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次大明地方經濟發展研討會,將對所有意見設立評級制度,優秀者!晉升官職!極為優秀者!晉官職且調任京師!”
“臣..遵旨。”
周應秋沒有反駁朱由檢說什麼不符合吏部選用官員的慣例。
畢竟自從眼前的陛下登基以來,做的事情有幾個是和朝廷慣例扯得上關係的?更何況朱由檢不僅一次的對所有的官員強調過。
對於大明發展有益處的慣例應當被留下來接著使用,對大明發展沒有益處只有弊端的慣例應當一個不剩的全部掃入垃圾桶中。
會議首日,朱由檢義不容辭的出席了會議。
當然由於各地官員並未一次性全部到齊,所以會議中只是聽取了離京師比較近的一些州縣官員的意見。
其中不乏有對朝廷政策持鼓吹態度的,也有一些表示無法理解的。
但說到底還是一句話,就是哭窮。
不管朝廷政策更新的頻率有多快,不管朱由檢做出了多少事情,但很多事情上面都是從各個地方抽了銀子。
這就讓地方官員很難受。
原本可以在稅收之中大肆為地方截留一些款項的官員們一下都成為了沒了鉗子的螃蟹,眼睜睜的看著銀子從眼前不斷的流過。
可就是一點也動不了,一分也和自己沒什麼關係。
對此朱由檢只能冷冽一笑,讓地方有錢並不代表讓地方官員更有錢,地方上有的錢也不可能全部拿來讓其躺在賬本上等飯吃。
這邊地方經濟發展會議的參會官員以為能夠每天都見到陛下,在聖上面前多諫言幾句,加官進爵還不近在眼前。
然而卻沒料到,朱由檢只參加了第一天的會議便開起了各個地方的小型會議,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地方官員被召見至宮內單獨面聖。
而每當有人問起,今天聖上和你聊了些什麼的時候。
這些官員也只是嘿嘿一笑,並不多說。
如此畫面讓那些還沒有等到朱由檢召見的官員內心猶如小貓撓心一般焦急難耐,而隨著時間的逐步向後推進。
越來越多的官員面色紅潤,當然也不缺乏有些官員進去和出來面色並無差別。
隨著會議的不斷推進,一份涵蓋冶金鍊鋼、造船開海、西學教育、礦山開發、地皮買賣的宏大發展規劃不斷的被充實,被完善。
而朱由檢的東暖閣被官員們一致認為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
有著後世經驗的朱由檢在面對無論什麼地方的官員時,都能直白的依照後世的經驗結合當前大明的發展實際,指出其未來應當在哪方面的產業上多下功夫。
而畢自嚴這邊,也依照朱由檢的吩咐。
緊鑼密鼓的編制更新一版的《大明稅收繳納指導手冊》,只因為眼下的大明皇家稅務局隨著規模的逐步擴大。
所涵蓋的稅種也是越來越多,在接下來的地方經濟發展當中也要按照朱由檢的指示,不僅要聽從皇家和朝廷的垂直管理,更重要的是也同樣要想辦法參與到地方的建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