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1/2頁)
章節報錯
最終生性多疑的皇太極還是為了做好萬全的準備,在對朝鮮動手的最後一刻猶豫之後聽取了范文程的建議。
派出了一列所謂的“使臣”。
得益於朱由檢安置流民的政策,整個北方大部分的地區已經有了基本硬化的道路,沒有專業書籍指導,只有朱由檢依稀回憶而燒製的水泥質量雖然不好。
但勝在取材方便,產量較大,所以迅速就被工部所選用,大量集中生產。
可是當鏡頭一轉反觀後金這邊,顯然就沒有修路這個意識了。
平日裡騎馬倒還好,可這初春時節,不僅僅是春回大地,還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而讓所有道路都開始變得泥濘起來。
於是焦急的皇太極迫切的想要等待一個結果,等待確認大明這邊最後的態度,然而使臣卻只能慢悠悠的走在路上。
這可急壞了後金眾臣。
每天都在後金的大帳內焦急的來回盤旋。
而看向范文程的目光也越發的憤恨起來。
而對於朱由檢更關鍵的是,這麼一搞也讓朝鮮局勢瞬間變得畫風奇特起來,而這邊得益於情報網不斷擴大的大明,迅速就向朱由檢彙報了這一情況。
而朱由檢可謂一聽就樂了。
瞌睡有人送枕頭的感覺可太好了。
他聽到訊息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有機會那一瞬間朱由檢都想在大明境內給范文程整個小廟受民敬仰了。
約定?
態度?
議和?
這些東西總結起來對於朱由檢就是四個字——屁用沒有。
協議如果不用來撕毀,那麼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皇太極給自己送了這樣的一份大禮,而朱由檢也沒有不收下的道理,於是朱由檢也不著急慢悠悠的在皇宮內等待著那來自後金的使臣。
而在另外一邊,則是嚴令要求兵器總局全部戒嚴,內外實行多輪檢查崗制度,將孫元化牢牢的封鎖在火炮司內。
要求其要加快新式火炮的研發速度,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儘可能的加快批次生產的時間。
畢竟技術成熟的情況下,對於孫元化而言放棄吃透技術,而選擇照著圖紙生產則毫無壓力。
這一次對後金的進發,最令他無法割捨的便是這火炮並不能夠拉上戰場發揮作用,而沒想到這因為關寧一戰變得瞻前顧後的皇太極居然肯給他這樣的機會。
朱由檢立即責令天虎軍,組建大明皇家天虎軍第一炮兵師,規劃下轄三個炮兵旅和一獨屬師部警衛團及相關配套後勤保障隊伍。
按照三門炮組為一炮兵連,九門炮一炮兵營的構建目標,整師設計火炮數量將達到一百六十門新式火炮左右,並且攜帶大量的新式火槍和可供更換的新式火炮。
火炮第一師與傳統步兵師不同,所有士兵不僅僅要掌握基本的步槍使用,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複雜的火炮操作流程和基本的培訓。
所以之前荷蘭人作為贈送禮物和後來被大明皇家科學院用來作為研究物件的那些傳統的前裝滑膛小炮就批次的被送入了新組建的天虎軍第一炮兵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