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一定的稅收自主權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畢自嚴想要在各個地方中畫出取捨的同時,依照不同的稅收制度區分來讓民間資本向更加偏僻的地方流動。
而大明工商局更是忙碌,所謂的地方經濟說白了就是要鼓勵地方積極的將民間的資本發揮好,大明皇家銀行遍佈州縣的分支機構將會為每個地方提供合理的資金擔保。
朱由檢已經準備,將盡快的將新式的大明帝國銀幣推出市場,未來不僅要對貨幣的統一進行管制,更重要的是要讓所有的大明百姓將眼光不僅僅侷限在國內。
要透過各種手段鼓勵大明百姓出海。
海外物產之豐厚,海上貿易獲利之頗豐。
足以讓大明百姓忘記故土難離這樣的陳舊觀念,當然這樣的事情一時半會也急不得。
畢竟總得等到第一批肯相信朱由檢,相信朝廷的人肯耗費家財造船出海,成為大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才能夠有較大的起色。
而專業知識方面,各大學院的學生們不僅僅要在學堂之內學習朱由檢從華夏圖書館內抽取到的後世書籍。
更重要的是走向民間,將“勤學善思,學以致用”的皇訓作為準則,不斷的擴寬自己的眼界,在大明國的軍事方面已經有了基礎的保障時。
就要轉變畫風,將一部分的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
在會議期間,各地的官員也和朱由檢談到了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大明皇家鑄幣廠的設立不僅僅只是停留在京師這一個地方。
很多區域性的發展中心城市完全也可以進行設立分廠,來降低鑄幣成本,畢竟也不能是銀子就要全部按時批次打包送回京師吧。
這一來一回的朱由檢還賺個毛線啊。
於是大明皇家鑄幣廠的福建分廠、湖廣分廠、陝西分廠、四川分廠、雲南分廠、河南分廠、江西分廠的規劃被朱由檢批准。
並且向畢自嚴強調,工廠選址要有足夠的面積,荒地、山地等偏僻地方完全可以被利用起來,而選址的時候也同樣要考慮交通成本。
鑄幣是一個精細活,其中雖然有著可觀的利潤,但在目前的朱由檢看來,這其中的利潤早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浪費不就是從自己兜裡往外掏錢?
這可不行。
會議整整持續了一個月!
而《大明月報》也在這一個月期間積累了足夠的素材,等待著最終朱由檢的拍案定稿,將大明朝廷到底做了哪些,將來要做哪些都宣揚出去。
會議最終選在了宮外,選在了大明皇家稅務局的一間空置廠房內,環境說不上好,但憑藉著工匠們夜以繼日的改造。
也算提供了一個合格的會議場地。
“朕看著臺下的諸位愛卿,朕的心裡很不是滋味,諸位愛卿也可以環視一下週圍的各位同僚,不同地方來的官員區別在朕眼裡真的很大,這一點朕也算說的淺薄,也算以貌取人。”
所有的官員環顧而視..不少官員頓時有些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