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圖書管理員是有前途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更進一步的,是你一旦獲得任老夫子的青睞,和他套套近乎,他一欣賞你,搞不好直接收你為親傳弟子——那就符合真正加入文宗的後一種情況。
這可是一塊金字招牌!搞不好你以後可以依賴這塊招牌再開宗立派啊……
有情商、懂事故的中高段弟子心裡已經火熱了,尤其是高段弟子,他們的學術水平肯定要高過中段弟子,入選幫手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他們一臉激動,但卻有緊緊閉著嘴巴,不流露出任何口風——這種事豈能讓太多人看明白?多一個明白人就多一個對手啊!
周道安是看明白了,但是他對於“文宗”弟子這個身份,還沒想好要不要去爭取。
因為他既然成了擺渡者,在方舟之上,修行是無法選擇的第一道路。而自己重生之後,對於文化的學習,一來只是一種必要,二來是一種身份的掩護。其餘之外,他又不想參加文舉試、走出仕這條路。
但文宗既然是個大書庫,資料的充沛是必然的。自己成了文宗弟子,那麼就有進入文宗藏書閣的便利。這算是一個好處,而且說不定能發掘不少寶藏,甚至什麼秘籍、功法都有……常泡圖書館的孩子格外有出息,如果能混到圖書管理員的位置,哇咔咔那可牛X了——從掃地僧到MAO爺爺,都是圖書管理員出身啊!
即便自己眼下沒在雍京,但任老夫子既是文宗鼎鼎有名的大儒,自身的藏書和見識也很可觀……文宗之人,修行者也不在少數,只是不以修行著稱罷了。比如任老夫子……嗯,他有沒有修行尚不清楚,但剛才那個喊“肅靜”的中年人,顯然是有大本事的……
想歸想,但這些終究還沒落實到行動方針。
那邊的夏家小子夏承蔭,原本是理解不了任老夫子的話中含義,可他身邊的長手漢子卻有見識的,只見他壓低聲音,附到夏承蔭耳邊快速地解說了一番。周道安隔著一定距離,加上週圍的學生都在小聲嘀咕,無法聽清兩人的對話,但隻言片語流露出來,估計就是在解說任老夫子的話。
果然,沒片刻,夏承蔭的眼睛已經亮了起來,滴溜溜地轉了好幾圈,顯然有了想法。
任聰說完了自己的三把火,倒也沒有繼續費口舌,接下來很簡短地說了勉勵的話,就讓手下的十一名教員分佈下去,一到兩人負責一個學科,讓學生們分別去諮詢,甚至可以當場口試幾個問題,判斷學生適合選什麼科目主修。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流動起來,在每個教員面前排起了長隊。科目的選擇關係到自己日後的學業,大多數學生還是很關心的。
甚至乎,周道奇都以好奇為主、湊熱鬧為輔的心態,拉著周道安一起挨個問了一遍。當然,有周道奇在,排隊的學生都對他們格外“客氣”,不時有學生主動讓出了自己的隊伍位置,讓周道奇先諮詢。
一圈下來,周道奇倒是新奇勁兒退了,但周道安可是有所收穫。禮、史、文、書、理、術、工七門功課究竟是個啥,周道安已經瞭然——
禮,類似於周道安前世的品德與法治課,研究漢域自古以來的禮法變遷,學有所成,是可以參加文舉中“文禮”這個科目的競爭,考上,在朝廷裡就從禮部、刑部幹起。
史,好理解,就是研究歷史,兼顧考古學,和哲學也搭邊。漢域的文舉試沒有專門考“史”的,但史在每個小科目裡都有涉及,專業人才可以從事的工作也很多——文宗本身就需要大量學史、修史的人。
文,也好理解,主要研究文學。文字、詩歌、詞賦、教育……都脫胎於“文”。這也是文舉試裡最古老的科目、選修最多的大科。文這一路出來的考生,上可以治國輔政,中可以教書育人,下可以自修深造,路子最廣。
書,則是專攻書法,兼顧畫藝。漢域的書法家、畫家是清貴文人,有所成就者也很吃香,常常是世家勳貴的座上賓。當朝太子太傅夏敏孺,就是書畫一道很有建樹的。
理,不是理工科,而是屬於哲學範疇。研究思想方向和思維體系,和史學一樣,看似小眾,但諸多科目都會涉及,且研究有成,也能成為大學者,開宗立派。
術,算是後世所理解的理科了,主要學習方向是數學和天文地理,偏理論研究。
最後是工,類似後世物理學,也是理工科的最大類,偏應用。上到朝廷,下到民間,各行各業對此類人才的需求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