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每家店的店長,那更是要儘可能的屬地化。

其實這也是一個無奈之舉,因為這樣招聘的員工,一般都是本地人。

而大多數本地人在自己的城市都有房產,這樣就沒有了太大的生活壓力。

而店裡開出來的工資,能夠滿足這些人的日常生活開銷,在有一部分的結餘,這些人就會很滿足了。

可如果是招聘那些外地員工,哪怕這些員工確實很優秀,可這些員工要在這座城市買車買房,他們就需要更高的工資。

而作為薄利多銷型的快餐店,又根本滿足不了給這些員工開高薪的要求。

那麼最後的結局,往往就是,你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管理者之後。

這些管理者,往往會因為別家開出更高的薪水而選擇跳槽。

而反之,那些如果家就是本地的員工,因為生活壓力相對較小,所以就更喜歡求安穩。

如果企業能給他們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那麼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也會相對較高。

這也就是楊一暖跟父母說,儘可能在招店長,和店員,都儘量屬地化的主要原因。

當然招了這些本地人,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這些員工,可能確實沒有外地員工優秀。

當然這對他們來說也不算什麼大事兒,畢竟漢堡先生也不算什麼高科技企業。

在管理決策這一塊,交給總部這邊來籌劃就行。

而下邊這些個店長,只要負責把總部的策劃執行到位,並且監督生產,減少浪費就OK了。

而他選這些本地人做店長,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而這個目的,目前還只是個想法,目前還在籌劃當中。

因為這個計劃,還要先看看這些從本地選拔上來的店長的能力和忠誠度。

雖然他們在各大城市本地,招募店長,對這些店長,也並不需要太高的要求。

可實際上,能把他們制定的一系列標準化流程,都執行到位,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這些店長,如果素質不過關,那可能連按部就班都做不好的。

所以在培訓階段,要先對這些店長進行考核。

考核之後,還會把這些店長,或者各種小經理,叫來巴州這邊,進行一個月的最後培訓的。

而這個培訓,主要就是關於企業文化了。

其實所謂的企業文化,就是讓這些店長,瞭解一下他們的總部。

以及總公司對未來的設想,然後給這些店長吃個定心丸啥的。

畢竟他們巴州相對於京師,櫻城,還有榕城,建業,漢江這些大城市而言,只是一個弱二線的城市。

這些城市的本地人,又大多都帶有一些本地的優越感。

有些人甚至可能心裡,還會瞧不起,他們這個從巴州走出來的企業。

認為他們一個小城市,能有什麼太好的企業文化,甚至很多人可能就是抱著混日子的態度進來的。

這樣可不行,必須要讓這些人認識到,咱們漢堡先生可是有雄心壯志的。

而這所謂的企業文化培訓,其實不過就是洗腦的一個過程而已。

這方面王世強可是相當有經驗的,他甚至都和斯蒂芬一起,給漢堡先生製作了一系列的宏大的敘事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