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 這才是高科技服務實體的正確開啟方式(第1/2頁)
章節報錯
甚至現在他們這新開的十幾家門店的單店的日均營業額,和淨利潤額。
都和那套選址系統之前估算的差不多!
所以這會兒,楊一暖簡直就把那套系統,是奉若神明!
這就是高科技和大資料,和實體經濟想滲透融合的最佳典範啊。
以前經常有人會提出,要用高科技服務於實體經濟,可到底該怎麼服務?
很多人都沒想明白,甚至把路給走歪了。
比如前幾年盛行的網際網路金融,還有什麼社群買菜等等,這其實就是把路走歪的典型。
而這種利用資料抓取,建模,最後評估客流量熱點預測,營業額度預測的模式。
其實才是高科技輔佐實體經濟的最正確開啟方式。
以前這種技術,只掌握與金拱門,開封菜,和斯達克這些國際大牌的手中。
而現在漢堡先生則是國內第一個掌握這種技術的一枝獨秀了!
只不過現在他們名氣不大,所以開店,還只能是出手買下店面。
因為他們一直擔心,一旦生意做的火爆,那麼就會帶來漲房租的風險。
但這種情況只存在於現在,一旦等到他們做大做強,在國內作響了名氣。
到那時楊一暖就不在會買房開店了,等到他們有了名氣,自帶了流量光環。
那麼今後,他們將會走斯達克的模式,到時候會有無數商超主動邀請他們入住。
甚至會減免他們的房租,還願意倒貼錢幫他們裝修。
就是看中他們自帶流量的特點!
而想要做到那一步,他們現在就必須把基礎打牢,先把自家的社交屬性給做出來。
說白了,就是在顧客圈中做好口碑。
把他們家漢堡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讓他們的產品,成為廣大老百姓的日常必需品。
把客戶的忠誠度做出來了,客戶的粘度也就提升上來了。
客戶粘度有了, 那麼他們的品牌力就體現出來了。
人們看到漢堡先生的招牌,就會選擇無腦相信他們家的漢堡好吃衛生。
不用多想,衝進來點餐吃就是了。
等到那個時候,他們漢堡先生就成了金字招牌,都不用自己出去選店鋪的地址。
而是不管在哪裡開,都不用擔心沒客流的問題。
等做到這個地步,那就是那些大商超主動找上門的時候了。
而現在嘛,他們正處於打基礎的階段。
他們在這十幾個城市的第一步走的非常成功,那麼接下來,自然要加快在這些城市擴張的速度。
也不用多開太多,他們的初期目標就是,在這些城市,每個城市開三到四家。
就在今年之內……
父母對楊一暖的想法,倒也並不反對。
因為這第一步的成功,給老兩口也帶來了非常強的信心。
而且現在全國二十二家分店,單店日均淨利潤都有二萬,一個月下來就能有一千多萬的淨利潤。
這些錢不拿去開新店,難道放在銀行裡等著下崽嘛?
而且現在他們再去找銀行談貸款的話,那可就和以前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