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藏經閣裡說生意(第2/2頁)
章節報錯
失了神的張正言站在香氣四溢的藏經閣中,看著那些當年他爹曾經翻看過的經卷,恍惚中沒來由生出一種孤獨至極的荒謬感覺。
佛家經典浩渺如煙海,渡不出這片煙海,也渡不出因果苦海。
良久,張正言才像是自言自語般問出一句,“神僧,陳無雙是不是也與佛祖有緣?”
老和尚搖搖頭,答道:“是佛祖與無雙公子有緣。”
窮酸書生抬起頭,目光逐漸變得堅毅而平和,苦笑道:“佛祖未免也太看人下菜碟了些。好人要成佛要歷經千般磨難,壞人要成佛則只需要放下屠刀,好人於萬丈苦海中死命掙扎不得出路,壞人卻能回頭是岸,神僧,這是什麼道理?”
江湖上的草莽,大漠裡的馬賊,都有一個強詞奪理的道理,簡單兩句話。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只穿著一身普通灰色僧袍,並未身披袈裟的白馬禪寺住持神僧低低宣了一聲佛號,平靜道:“那不是道理,更不是對芸芸眾生一視同仁的佛祖偏心,而是命數。”
張正言吃吃冷笑,不屑道:“命數?那請神僧解惑,我的命數又是如何?”
老和尚看著他身上的挺括蟒袍會心一笑,“施主此生多半不能朝堂穿紫,卻能貴不可言。無雙公子天性跳脫,行事不拘一格每有出人意料之舉,倘若他最終能···那施主就是替他收官落子的人,所以老僧才厚顏請施主來一趟藏經閣,只求能為老僧年紀尚幼的小師弟結一份善緣。”
不提別的,年輕書生對白馬禪寺盛世受萬眾香火、亂世剛起就封山鎖寺的行為很是瞧不起,天下道理相通,賭坊裡最招人恨的就是贏了錢立馬轉身就走的貨色。
張正言仍然冷笑不止,佛門修士跟道家修士一貫都愛賣弄機鋒,要說白馬禪寺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願意相助陳無雙,司天監上下還都篤信不疑,可窮酸書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和尚口中年紀尚幼的小師弟是何許人也,結什麼善緣?
空相神僧將視線投向窗外挺直的樹木,淡然道:“老僧在有生之年願意給無雙公子當一座靠山,聽空法師弟說如今接任觀星樓主的陳無雙做生意從來童叟無欺,那就希望,以後司天監能給老僧那小師弟當一座靠山,出家人本不該說這種俗話,可人情總是越走動越濃重。”
長舒一口氣平穩住情緒,張正言抖手展開摺扇輕輕搖動,道:“區區不才也曾跟無雙公子做過一筆買賣,依他的性子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神僧要談生意,恐怕得先拿出誠意來。另外就是,神僧要司天監給令師弟做靠山,這話得跟觀星樓主說去,與我說,恕在下愛莫能助。”
藏經閣裡的摺扇,似乎搖起窗外樹葉晃動。
看吧,這就是江湖,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江湖。
所以已經如願以償躋身司天監的窮酸書生,從始至終初心不改,就是想給天下修士立個規矩,想給這不服管束的江湖套上個籠頭,憑什麼世間百姓有律法制約,而那些自詡除魔衛道的修士就能一言不合刀劍相向?
用老和尚剛才的話說,這他孃的就不是個道理。
可張正言就非要梗著脖子,跟江湖講一講這個道理!
空相神僧收回目光,由衷笑道:“前不久辭去國師之位後,老僧總覺得無所事事,靜極思動,就讓人去京都跟陳叔愚施主借了一柄好劍,可惜老僧愚鈍,實在不是練劍的材料。就在施主看到的那片樹林裡,練來練去只琢磨出兩招劍法。”
張正言險些嗤笑出聲,根本沒有修為在身的他哪裡能看得透這位神僧的修為境界,聽到老和尚說練來練去只學會兩招劍法,嘴上不敢說,心裡卻暗自腹誹,果然是愚鈍,但經年累月修習佛法確實有看淡世俗寵辱的心境,這件事要是換做是陳無雙,打腫了臉都不肯說出來惹人笑話。
“那兩招劍法,一招叫做飼虎,另一招叫做喂鷹。老僧帶著小師弟徒步近萬里,先去雲州越秀劍閣,拼著日後境界跌落,強行踏足十二品境界,用第一招飼虎問劍靖南公任平生,僥倖得勝。而後再去江州鷹潭山,想著用第二招喂鷹問劍道家祖庭掌教鍾小庚,所幸鍾掌教心懷蒼生,讓老僧不戰而勝。這徒步萬里、兩度問劍的誠意,施主看,可夠跟無雙公子談生意了?”
張正言訝然無語。
老和尚從容笑道:“那兩劍,飼虎換來靖南公一個承諾,那位十二品境界的劍修不會從越秀劍閣北上,老僧說要給陳無雙當一回靠山,換而言之,只要無雙公子不踏足越秀以南,揚言聲稱要斬殺他的任平生就絕不會出手。至於喂鷹···”
心有所悟的窮酸書生訕笑一聲,“剛才說不戰而勝,想來是鷹潭山掌教願意為他人做嫁衣了。神僧練會的那兩招劍法,堪稱空前絕後,了不起!這麼說來,稀裡糊塗得了好處的司天監,只好答應給令師弟做一做靠山了。”
老和尚欣然而笑。
張正言稍作猶豫就擅做主張替司天監答應下來,是因為他知道換做是陳無雙在這裡,此情此景最多嘴上不饒人的挖苦幾句,最後還是會同意,原因很簡單,只要白馬禪寺不走到司天監的對立面,封山鎖寺也不是不能接受。
總歸不如意事常八九。
“正言還有兩個不情之請,望神僧應允。”
談成生意的老和尚和顏悅色,“施主儘管直言。”
窮酸書生眼神徑直掃過四面書架上的經卷,“其一,是希望神僧能容我在這裡小住三天,讀幾卷佛法經典,聞幾日竹簡墨香。”
空相神僧毫不遲疑,笑道:“便是住三個月,也由得施主。”
“其二,請神僧給我一位先天體弱的朋友開個方子,他活得長久些,令師弟這座靠山才穩當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