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二十章 青梅竹馬(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車鈴響,緩緩駛近。清風徐來,麝香滿鼻。俟近了看,這是一駕軿車。
軿車為婦人用車,車廂前後本都是空的,但由於遵循“男女授受不親”的原則,與馭夫相通的前方有帷蓋遮蔽,只留後方空著透氣。
車行轔轔,漸次變慢,貌似是車廂內有人說話,只聽馭夫長長“籲”了一聲,拉緊韁繩,兩匹白馬打著響鼻微微仰頭,漸次停下了腳步。
曹操昂首皺眉,嘟囔道:“誰家的貴人,竟然願意來此汙穢之地。”
張蒙環顧四周,只見遠近不少貧苦百姓像是得到了什麼召示,紛紛向軿車聚攏。
史阿與單仲見勢頭有些不對,目不轉睛看著軿車,腳下暗挪,將張蒙護在當中。
這時馭夫跳下馬,似乎對逐漸靠近的百姓們不以為意,只是掃了張蒙一行人幾眼,便轉對車裡人道:“姑子,下車嗎?”
淡藍縐紗一掀,裡頭的人探出半個身子,左右看看,由馭夫扶著落地。
下車之人是一名及笄少女,身著一襲雲英紫留仙裙,身段輕盈窈窕。轉過頭,垂雲髻下淡掃蛾眉,文雋素雅又不失靈動。雖是眉眼如畫,卻透出淡淡的寡淡。
張蒙往日回憶一時間湧上心頭,幾乎脫口而出:“昭姬!”
少女聞聲,秀眉微蹙,待看清張蒙,頓時笑靨如花:“承英!”
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即便屢次以身犯險,張蒙卻從未如現在這般緊張——面對自己的青梅竹馬,他的心境實在難以平靜。
少女姓蔡名琰,字昭姬,小張蒙五歲。她的父親,正是張蒙的老師蔡邕。
現世的張蒙少時拜在蔡邕門下學習,因心智未開,學業在諸弟子中排名最末,又生性浪蕩無狀,更受旁人嘲笑。
蔡邕久不在家,教學由年長的弟子代勞,張蒙更不服管教,時常做出些出格不符合儒生身份的乖張舉止,逐漸受到排擠與冷落。只有早慧的蔡琰與他友善,不但時常陪著他溫故授課知識,還主動替父親承擔起了勸導張蒙遵規循矩的責任。雖然那時的張蒙並不領情,甚至幾次戲弄欺負蔡琰,但一來二去,兩人的關係比之旁人自然更加親近。
蔡邕是世之名儒,早早為兒女定下了門當戶對的婚事。比如蔡琰,就是被許配給了河東世家大族衛氏子弟,只不過蔡邕自從十二年前開始屢次受到政治牽連,經常處在顛沛流離中,偶爾偷偷回到京師也待不久,無法主持家事,而且蔡琰畢竟年齡尚小,所以與衛氏雖有媒妁之約,始終沒有落實。
張蒙對蔡琰心懷好感,可是自慚形穢,覺得配不上才貌雙絕的蔡琰,當年得知了蔡琰被許配給河東衛氏的訊息,只是獨自一人默默灌了幾大壇酒下去,昏天黑地了幾日幾夜,從此有意與蔡琰保持距離,即便同在京師,也幾乎沒有再主動接觸蔡琰。
如今的張蒙兼具兩世的喜怒哀樂,故人相見,惆悵之情不言而喻。
曹操同樣認識蔡琰,笑道:“原來是昭姬,哦,你還沒有去河東啊。”
這一句話,刺痛了張蒙的心絃,他隨即移開了目光,不知該如何面對。
曹操又道:“哎呀呀,同窗相見,承英,你不多說幾句?”
張蒙正是心煩意亂的時候,忽而嗅到一陣芬芳,下意識抬頭看,頓見一張絕美的臉近在咫尺,本該是冷寂的表情卻因為他而溫暖,便如冰山消融,給人是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承英,許久未見。”
蔡琰帶著笑,夾雜幾分靦腆。很難想象曾經朝夕相處的人,此時此刻竟然會有些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