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十九章 論劍(第2/2頁)
章節報錯
曹操道:“承英,你不是說過,生平最厭惡一本正經的碩儒酸叟,要是有機會,定在他們撅起的屁股上踹上兩腳才舒爽。可看你這兩日舉止,與從前大不相同啊,哈哈。”說完,不懷好意地對閔貢笑了笑。
張蒙心道:“這曹孟德果然不負輕佻孟浪的評語,專愛拱火。”稍稍思索,回道:“少不知禮,出言不遜,如今長大成人,該知進退了。”
閔貢坐在馬上,輕捋鬚髯,點頭道:“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以弱冠年紀能幡然醒悟,已是難能可貴。總比到了而立、不惑還口無遮攔來得好。”說著,目視曹操。
曹操冷笑兩聲,不言不語,撥馬走在了前面。
張蒙替閔貢牽馬,馬蹄在泥濘中翻動,濺起不少泥水落在他的身上。
閔貢不忍,說道:“承英,我自己駕馬便是。”
張蒙搖著頭道:“閔公與祖君是同窗,即是我的長輩,晚輩替長輩引路是分內之事。”
單仲在旁道:“原以為朝中官員都矜傲自持,不屑與百姓為伍,沒想到以張君的身份,竟甘願與我這種下人一起步行。張君的氣度,真是聞所未聞。”
史阿同樣面現敬意。
這簡簡單單的一件事,在前世的張蒙看來實在是微不足道,然而放在這個極其講究尊卑高低的時代,卻是難得一見的場面。士族子弟即便能體恤下人,那也是高位者向下的憐憫與寬仁,可要讓他們真心實意與下位者同甘共苦,那可不止是生理上的不適應,在自尊心的驅使下,心理上的阻礙才是真正難以突破的嚴關。
能夠更加輕易地做到平等待人,這算是前世思維帶給張蒙的一大優勢。
沒有風雨阻隔,二三里路程很快就走完了。
帶頭的曹操忽而勒馬揚鞭,吆喝道:“哈哈,九六城到嘍!”
張蒙抬頭看去,遠方的雒陽城池巍然矗立,城垣綿長如巨龍臥陸,門樓聳峙似巉巖層疊,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雄壯而又蒼莽。
雒陽城的佈局是不規則的長方形,俗傳東西六里、南北九里,故而得了“九六城”之名。全城共開城門十二所,北面從東至西開谷門與夏門。張蒙一行人從北邙山往南抵達雒陽城的北面,因此準備就近從谷門入城。
不過要去到谷門,先要經過城外的關廂地帶。放眼望去,高高的城垣下,是大片大片的民居聚落,它們分佈在城郭的外面,屋蓋相覆、鱗次櫛比,包圍城池如眾星拱月。而且越靠近城郭的部分,屋舍更為儼然,在外圍的則大多破敗凋敝。
張蒙沿著官道往城門方向走,景象並沒有隨著距離的縮短變得繁榮,目之所至,四周雜草叢生,蒼涼勝過野外,偶爾可見衣衫襤褸的百姓三兩成群,搖搖晃晃漫無目的地遊蕩。
低矮的土垣也殘敗不堪,這些殘垣斷壁的兩側,還能見到用草木搭建的簡陋窩棚,裡頭住著的,都是最為窮困潦倒的饑民、流民。
入鼻則是濃重的臭味,那些都是經年累月的汙穢散發出來的,生活在這種糞堆遍地、泔水橫流的地方,幾乎與豬圈牛棚無異。
閔公嘆息道:“宮中這一亂,這些郭外百姓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本來只是生活艱難,經此一遭,彷彿全成了流民也似。”
曹操不以為然道:“亂起之前,此地也好不到哪裡去。困頓如斯,無怪當初黃巾振臂一呼,相從者便如山如海。”並道,“閔公,你這次回城述職,見了朱公,可別忘了提醒他儘快預防彈壓,否則天子腳下生亂,嘿嘿,簍子可就捅大了......”
閔貢身為河南中部掾,有職責監察京師周邊各縣民生,他的上官則是與皇甫嵩一樣在平定黃巾的戰事中“威聲滿天下”的現任河南尹朱儁。
正在此時,一駕馬車從遠處過來。這馬車由兩匹白馬牽引,扶欄車廂雕琢精美,鑲金嵌玉,周身淡黃薄紗裝裹,窗牖則被一簾淡藍色的縐紗遮住,很是奢美,想來乘車之人的身份必是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