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潛龍勿用 第十一章 大不敬當斬(第2/2頁)
章節報錯
無論是因為天資聰穎還是宮廷教育得當,如果只看當下的劉協,實在無法想到,此等人物,有朝一日會成為一個任人擺佈乃至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傀儡木偶。
不過,認知反差的驚異,不只來自劉協一人。他慢慢回憶起了更多原主人曾親身體會到的人和事,其中不乏前世的他“熟知”的人物。無一例外,他發現,這些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性格、特質等等,都與他曾經篤信的事實大有出入。
他意識到,原來他從前瞭解的歷史,都是極為片面的,而他卻以偏概全,自以為已經窺見了歷史的全貌。
換言之,褪去最初的驕傲與自命不凡,他徹底明白了,這是一個他熟悉的時代,也是一個他完全陌生的時代。
再看眼前行為舉止畢恭畢敬的董卓,他更無法將之與後世塑造的那囂張桀驁、不懂禮數的粗蠻形象結合在一起。只是如今的他,已不會再感到驚訝了。
閔貢這時有意調和氣氛,故意說道:“董公無心之言,殿下不必掛懷。殿下由董太后含辛茹苦撫養成人,董公也姓董,比尋常人更親。”
劉協雖然聰慧,到底是個孩子,一聽這話,當即睜大了雙眼望著董卓:“哦,你是太后的親戚嗎?”
張蒙不願意看到董卓和劉協攀親,立即解釋:“太后出身冀州河間國,董公則為涼州隴西郡人,數千裡關山阻隔,算不得真正的本家。”
劉協“哦”了一聲,低下頭,明顯失望。
董卓斜睨張蒙,瞧不出喜怒,過了片刻,忽而發問:“陳留王亦是何太后所出?”漢靈帝劉宏的生母為董太后,皇后為何氏,劉宏死後,何氏也從皇后變成了太后。
張蒙道:“非也,陳留王之母乃先帝時的王美人,與天子嫡庶有別。”
劉宏有兩個兒子,正宮何氏生下的嫡子即為當今天子劉辯,美人王氏生下的庶子即為陳留王劉協,此外還有個女兒,封萬年公主。
張蒙本道董卓只是隨口一問,然而在對方的臉上覺察出幾分耐人尋味的笑意,不由暗自納悶:“董卓聽到董侯的身世,怎麼好似心有所喜?”此間想不清楚原因,卻留了心。
劉協孩童心性,說不兩句甚覺無聊,回去後院了,留張蒙與董卓、閔貢在前堂。
董卓道:“我在來的路上得到訊息,前兩日,宮中混亂,血流成河,但大抵閹豎失勢,正人君子奪回社稷,大將軍在天之靈也可告慰藉了。”又道,“剛才快馬來報,文武百官即將至此間恭迎聖駕,咱們得提早準備,送天子回宮。”
閔貢點了點頭:“我等一行人與盧尚書在河邊分離,該是盧尚書回城通傳了天子下落,引來了朝中諸公。”同時半開玩笑,“董公足不進宮,對宮中情形倒是清楚得很吶。”
董卓不加隱瞞,直言:“我胞弟在內朝任職奉車都尉,此次宮中鉅變,亦身先士卒,與閹豎血戰,三日來種種形勢,都是他傳達給我的。”
閔貢道:“而今張讓、段珪等投河,趙忠、高望等死在宮中,閹豎魁渠大體覆滅,天命終歸穩固,實乃國家之幸。”
董卓手扶下頜,若有所思,喃喃低語:“天命穩固......恐怕......”面色不豫。
閔貢轉對張蒙道:“承英,你去後院收拾一下,將天子與陳留王迎接出來吧。雒陽城距此不過十餘里,百官迎駕,須臾可至。”
張蒙答應下來,抬步要走,見董卓背過身去了,暗語閔貢:“閔公,董卓麾下兵甲此番也要進京嗎?我聽說,此前鄭、盧、種諸公,對此多有異議,想來自有道理......”
他此處提到的“鄭、盧、種諸公”,指的分別是前侍御史鄭泰、尚書盧植與諫議大夫種劭,前二人對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京表示強烈反對,其中鄭泰甚至為此棄官以明志,種劭曾受何進委託,前往董卓軍營斥責董卓,阻止其向雒陽進軍。
閔貢比指在唇,噓聲示意,偷眼看了看董卓,低聲道:“茲事體大,非我等可以定奪,等朝中諸公到了,自有主張。”
董卓一直沉默不語,張蒙看著他思忖:“照史書上說的,董卓暴虐無常,怎麼如今閔公說一句話,他也不敢反駁?”
閔貢回去照看天子以及陳留王,董卓則邀請張蒙去外頭他的臨時營地歇腳。
季宣暗中對張蒙道:“董公面色不善,剛才咱們與他有衝突,去他軍中只怕不測。”
張蒙道:“無妨,天子近在眼前,且百官將至,他不敢胡為。”
說不兩句,季宣轉過身,在堂中摸索了一陣子,繼而遞給張蒙一頂兜鍪:“承英,這是你的,我一直帶在身邊。”
張蒙笑道:“多謝了,天子那裡如何了?”
季宣道:“閔公正在安撫,安排左右做離開前的準備。”
這時走在前面的董卓回頭呼喚,張蒙暫別季宣,跟了上去。由於原本歷史的影響,他對董卓的軍隊十分好奇,欣然允諾董卓的邀請也有摸一摸對方底細的打算。
董卓軍的營地位處一片林子的邊緣,全軍將士或坐或立,三五成群。
張蒙依照行伍經驗粗粗進行了點算,暗自尋思:“這裡的兵馬總計不會超過三千,數量遠比不過京師內外的駐軍。董卓只有這點人,怪不得說話沒有底氣。”又感到奇怪,“只憑這種實力,原本歷史上,董卓是怎麼掌控朝廷的?”
思緒未了,忽見不遠處的草甸子上突然混亂大作,喧譁叫罵四起,原先秩序井然的西北甲士們頓時炸了鍋也似亂成一團。
他聽到董卓沉聲在自言自語:“果然來了......”再看過去,一人手持長矛,瞬間打翻三五個甲士,所向披靡徑直闖入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