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水晶粿,即有南瓜的香甜,紫薯的粉糯,韭菜的鹹香,味道都非常好。

除了水晶粿,劉婉還準備了一道特色美食:魚冊。

她從美食儲物櫃裡取出一條新鮮的大草魚,取出中間兩塊魚肉,去掉魚骨和魚皮,將魚肉切成小塊,再剁碎。

魚肉剁碎後,放入一勺鹽,然後放入碗裡,用手往一個方向攪拌2到3分鐘,變成魚泥。

然後把魚泥放在案板上面,用手壓刀,從平鋪的魚肉斜刀刮回來,像這樣一個魚冊就做成了。

這道工序很考驗刀功和巧勁,刮的時候魚肉要平整,中間往外刮時,不要刮破皮,刮出魚冊後,就可以用魚冊包上肉餡。

此時謝鐵頭送的野豬腿肉派上用場了,劉婉用腿肉剁的肉餡,先切塊手打,再剁碎。

手工剁肉,入口的感覺會更筋道和有嚼勁。

把肉餡打好,加入醬油、鹽等調料攪拌均勻,把肉餡包進魚冊裡,捲起來,卷的時候要卷緊實一點,放入鍋裡煮時才不會鬆散開。

劉婉用了三條草魚,大概800克的魚肉,做了三盤魚冊,足夠一家老小吃了。

為了滿足這些大肚漢,劉婉又做了個沙縣拌麵作為主食。

晚餐,田知福瞠目結舌,樂不思蜀。

劉婉亦收穫了十幾個生存點。

入夜,王易安來找田知福。

劉婉讓他們倆幫忙上今晚的課,她要做明天的早餐,因為早餐是個細緻活,所以要耗時很長,她分不開身。

為了籠絡田知福,劉婉肯定是使盡了渾身的解數。

一聽有好吃的,田知福立馬一口答應下來,胸口拍得“砰砰”響,說:

“行,今晚就由我和易安教大家識字,這有什麼難的?”

田知福已經在修賢學府上了兩年,算是中級學生,他雖然不參加科舉,但被先生逼著,多少也學了些東西。

王易安更不用說了,在修賢學府裡也是位居前列的好學生,教人識字更不在話下。

但在答應過劉婉之後,田知福和王易安二人面面相覷。

雙方都明白對方的意思:王家的人竟然自學?

田知福作為外人,比較大膽,問:

“劉大娘,你們一家子還識字?”

“那是當然,做人不能當睜眼瞎,不能當文盲

不然我的孩子們去做買賣,連個契書都不會寫,看不懂,那還怎麼做買賣呀?

如果不識字,以後最多也就是混個餬口溫飽而已。”

劉婉在他們面前倒也坦誠。

“劉大娘,你們家真的很不一樣。”

田知福一時也說不上是什麼不一樣。

但劉婉一家,看上去就不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氛圍。

他們做菜好吃,三餐用料考究,這不是窮得揭不開鍋的老百姓三五天就能擁有的講究作派。

還有,劉婉還會想著讓孩子們識字,這就更不可思議了。

小老百姓能把買賣做好,賺點錢,蓋房子娶媳婦,人生就已經很圓滿了。

識字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甚至是痛苦,也是額外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