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晉定公 第11節 陽虎歸趙
章節報錯
趙鞅為何要收留陽虎?其實,不但是陽虎,只要是可用之材,趙鞅都是需要的。
趙鞅很清楚,目前的晉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晉國了。經範鞅治理過的晉國,已經沒有多少希望了。趙鞅已經決定家族優先了,要治理好家業,首先便是人材。
如果說,自己的爺爺趙武當時提出的主張客大夫制是為晉國公室收集各國人材,那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必須考慮要為自己趙氏家族收集各類人材了。
這位來自魯國的陽虎,顯然就是牛氣沖天的人材。陽虎,姬姓,陽氏,名虎,原為魯國公族,但到後來家族末落,陽虎時已經淪落為一個士人,委身於季孫氏,成為季孫氏家臣。
在季孫氏,陽虎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做到了季孫氏家宰,成了季孫氏的大管家。因其管理才能出眾,深得季孫氏族長季孫意如器重。作為魯國執政大臣,季孫意如獨斷專權,魯昭公忍無可忍,於公元前517年,魯昭公實在受不了三桓專權,聯合了藏氏和郈氏欲驅除季孫氏,就此爆發了魯國曆史上最激烈的一場權力鬥爭。
季孫意如靠著對內團結三桓、對外賄賂晉國六卿,可憐的魯昭公最終失敗了,被迫長期滯留國外。季孫意如雖然未奪取君位,但攝政理政,成了實際上的魯國掌權者。
在與魯昭公的鬥爭中,陽虎作為季孫意如的家臣,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多次率軍擊敗魯昭公、藏氏和郈氏的軍隊,迫使魯昭公兵敗流亡。
季孫意如全面掌控魯國權力後,破格提拔陽虎為執政大夫,將具體國政事務交付陽虎。陽虎無論是在帶兵打仗上,還是在治理國政上,都展示了非凡的才能,成為治國奇才。
正因為陽虎的能力太超群了,魯國國內便有許多大臣、士人開始攀附陽虎,季孫意如終於發現,陽虎慢慢變成了一頭猛虎,如同自己驅逐了國君一樣,如果不加以約束,陽虎最終將成為魯國最大的勢力,遲早將包括自己在內的三桓勢力全部驅除。
就這樣,三桓與陽虎之間便起了衝突,最後演變為血淋淋的互相攻殺。在雙方的鬥爭中,陽虎多次表現出了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多次把三桓嚇得大小便失禁。
但陽虎到底在魯國的政治根基過於薄弱,最終陽虎還是失敗了,逃亡至齊國。齊景公一開始也想重用陽虎,但國內大臣們認為陽虎是一個恩將仇報的人,不值得重用,所以齊景公下令逮捕了陽虎。
陽虎被關押後,再次發揮了他非凡的越獄本事,居然隻身逃出了齊國。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陽虎再次被齊國抓獲,在看守更嚴的情況下,他又成功越獄!最後到了晉國,見到了趙鞅。
趙鞅當即便重用了陽虎,任命為趙氏相室。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相當於趙氏家宰,統領趙氏家臣。
當時有人提醒趙鞅道:“陽虎這個人,雖有才能,但權欲極大,能竊取國家政權,這樣的人,您怎麼敢用呢?”
趙鞅笑道:“陽虎可能擅長竊取容易被竊取或值得竊取的政權,如果陽虎真有本事竊取趙氏政權,那說明趙氏政權存在問題了,就需要我注意鞏固和維護它。”
自己的人,只要有才能,就大膽使用。對趙鞅來說,正如他在這次伐衛之役中所體會的:這世上,沒有不肯奮力拼殺計程車兵,只有不懂統帥士兵的將軍。
馭人又何嘗不是如何呢?這世上,沒有駕馭不了的能臣,只有不懂駕馭的君主。
這樣的君主就是強悍之主,春秋亂世,任何君主,軟弱則被歁,唯強悍方可立世。趙鞅當然是一位強悍之主,他重用陽虎,放手讓陽虎大膽在趙氏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趙氏家族實力日益增強,在晉國甚至列國諸侯中的聲望也與日俱增。
趙鞅後來傾其財力建設晉陽城,實施趙氏特有的稅制,無論是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全方位推行改革,風格鮮明,措施徹底,令人耳目一新,奠定了戰國時代200多年燦爛的趙文化基業。這可能正是陽虎的功勞!這些改革情況,我們在後面會慢慢道來。
反正陽虎從此對趙氏忠心耿耿,當然,由於陽虎為趙氏家族所作的巨大貢獻,使陽虎也開始不安分起來。據說,陽虎又犯了他在魯國時的錯,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便需要用到大量的錢。
現在陽虎需要用錢了,就想方設法去斂財。趙鞅看在眼裡,他心裡微微一笑。
有一次,趙鞅請陽虎喝茶,喝著喝著,將一封信遞給陽虎。陽虎開啟一看,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
原來這是一封舉報信,上面赫然記錄著陽虎侵吞庫金、籠絡家臣、勾結處族士人的事實。
陽虎很清楚,如果趙鞅想要以此辦他,那他不知死過多少回了。但趙鞅沒有,他只是讓陽虎知道,咱趙鞅不是無能之輩,不是魯國的三桓。
趙鞅將信扔進了火爐,笑眯眯地看著他。陽虎終於服了,從此對趙鞅是心服口服外加佩服。
陽虎不但斷絕了自己培植勢力的念頭,也不再斂財,一切以趙氏家族的利益為念,成為趙氏家族一躍而成為晉國乃至全天下最顯赫家族最大的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