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1年秋冬的這次齊國伐晉,衛軍果斷出擊,有效牽制了晉軍主力,使齊軍在打響反晉第一槍取得初步勝利後,總體順利撤退,未遭受重大損失。

齊國對衛國非常感激,齊景公大手一揮,大方地將齊衛交界的禚邑、媚邑、杏邑三座城邑送給了衛國,兩國同盟更加鞏固。

但是,衛國受到了來自晉國的極大壓力。過了年,即公元前500年,趙鞅親率晉軍討伐衛國,大軍進撲衛國都城帝丘,將帝丘圍了個水洩不通。

去年因丟掉邯鄲西北重鎮寒氏的邯鄲氏趙午,此時是卯足了勁,僅率七十個親隨步兵攻打帝丘西門。衛靈公大怒,命人開啟城門與趙午交戰。

趙午絲毫不懼,邯鄲氏七十勇士就在西門與衛軍激戰一番,衛軍居然被殺了個人仰馬翻,數名士兵戰死。只好退進城裡,閉門不出。

涉佗聽說後,不由興起,他對部下道:“趙大夫也算是咱晉國的勇士了,不過,如果我前去的話,衛人肯定嚇得尿褲子,連開門一戰都不敢。誰敢跟我一道,展示咱大晉的勇士風範?”

晉國的勇士還真不少,人人都要跟著涉佗去亮一把風采。涉佗就點了七十人,又一支晉軍七十勇士組成了。第二天一清早,這七十人跟著涉佗在帝丘西門外叫陣,衛軍果然不敢出戰!

七十勇士就在帝丘西門耀武揚威了一番,最後搞了一個擺拍:七十人,以涉佗為中心站立在西門正中央,左右各兩排勇士,直挺挺站立著!

史料居然記錄了這樣的戰場風景線!讀來真是令人噴茶。

但衛靈公就一個態度:守著城池不出戰,看你晉國佬能怎麼樣。

衛靈公的守城也頗有章法,對於邯鄲氏的軍隊,他命令只要盯著他們就行,別浪費了箭矢,反正這些傢伙就是一些搞搞顯擺的,所以西門只留了丁點兵力。隨便你來多少支七十人勇士隊,靠顯擺是攻不進城的。

衛軍的主力主要擺在趙鞅親自率領的主攻方面,即北門。

趙鞅親自擂鼓,命令將士們全力攻城。但令趙鞅沮喪的是,貌似除了邯鄲氏那兩隊七十勇士外,自己趙氏大宗的子弟兵卻不怎麼出力。只要城頭上箭矢如雨般射來,將士們就全線退至安全線以外。

趙鞅急道:“難道咱趙家軍就沒了鬥志了嗎?”

一個叫燭過的將軍過來衝著趙鞅就大聲道:“元帥錯矣,只有不會率軍的將軍,沒有不會打仗計程車兵!

同樣都是晉國勇士,先君獻公時,率領他們可以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取得十二場戰役的大捷。但到了先君惠公時,卻被秦人擊潰於韓原,秦軍迫近離絳都十七里處。先君文公即位後,同樣率領這些勇士,伐衛伐曹皆取得勝利,城濮一戰大敗楚軍,稱霸中原。

元帥,您看您自己,舉著盾牌卻站在箭矢不能至的地方,卻讓將士們去身迎箭矢,將士們哪裡的鬥志如何激發?”

趙鞅聽後滿面羞慚,他丟棄盾牌,將戰車開至城上箭矢可射到的地方,再次擊鼓催兵。將士們一看主帥如此奮不顧身,士氣頓時高漲起來,攻城聲勢浩大。

衛靈公終於洩氣了,難道要亡國了?他站在城頭大聲叫道:“元帥,能談談麼?”

趙鞅見一時也無法攻下帝丘,對方提出談判,立即命令停止進攻,派出使者入城與衛靈公談判。衛靈公提了一個條件:“那上次那倆傢伙給宰了,寡人就聽命於元帥。”

那倆傢伙是誰?涉儂和成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