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晉國,不但不想負今後幾十年的責任,反而還為楚國不斷受挫而歡欣不已。看來,楚國佬今後是不用擔心了,現在晉國內部還算太平,那得管管江湖那些事了。

江湖那些事,首先要提魯國。

提到魯國,便必須要說魯國的傳統世敵邾國。公元前519年,邾國在其領地的翼地(即今天山東省臨沂市費縣西南石井鎮)築城。

按理,在自己家裡做事,別人是管不著的。但築城卻不一樣,因為築城意味著加強了戰備,加強戰備意味著對鄰國有敵意。所以,魯國頓時警覺起來。

這個邾國想要幹什麼?不管他想要幹什麼,先下手為難,打他一頓!這是魯國人的反應。

於是,邾國人慘了。負責築城的三位邾國大夫將工程好不容易完工,卻遇上了暴雨,山洪爆發,不得已取道離姑返回。

離姑在今天的山東臨沂市平邑縣魏莊鄉境,當時雖然也是邾國城邑,但這個城邑離魯國重鎮武城非常近。武城,即今天的山東濟寧市的鄒城市嶧山鎮境內,距邾國的離姑城僅25里路。

邾國國都是繹城,即今天的山東鄒城嶧山之南一帶,從冀城回繹城,約一百多里路,取道離姑城的話,勢必要經過魯國的武城。

我們知道,當時要過他國國境,必須辦理借道手續,這叫假道之禮。但邾國和魯國有矛盾,你去借道,一則人家勢必不肯,二則由於當時天降暴雨且山洪爆發,根本沒時間去辦這個手續。

邾國人懷著僥倖心理準備偷偷過境,但悲摧的是還是被駐守武城的魯軍發現了。魯國人一點也不客氣,將過境的邾國全部殲滅,俘虜了三位邾國大夫。

邾國那個氣啊,心想你們魯國人不是最講禮儀的嗎?誠然我們未借道有過錯,但看看那個天氣那個山洪啊,怎麼一點也不體諒呢?

魯國人是肯定不會體諒的,因為他們並沒有釋放俘虜的三名邾國大夫。邾國人一氣之下,便赴新絳向盟主晉國老大哭訴。

晉國大怒,命傳魯國人到新絳來向盟主給出解釋。魯國人派出上卿、前魯國賢臣叔孫豹之子叔孫婼前往晉國。

這個叔孫婼也是一個會搞事的人,他見邾國派來的並非國君,而是幾個大夫,便對晉國中軍元帥韓起道:“元帥,根據周禮規定,大國上卿相當於小國國君,更何況邾國是一個東夷小國。既然要辯論,要麼讓邾國國君親自與我來辯,要麼,就讓我的副使子服昭伯與邾國人辯論。”

韓起火大了,叫你來解釋一下為何要出兵攻打邾國並俘虜邾國大夫,你卻到盟主這裡來擺周禮的譜?那就先讓你看看咱晉國的中原聯盟盟主的譜吧。

韓起也不多跟叔孫婼費口角,直接拘押了叔孫婼,準備將他交給邾國人處置。

晉國理官士景伯急忙對韓起道:“元帥,不妥不妥。如果把叔孫婼交給邾國人,那肯定被邾國人給殺了。叔孫婼如果被殺,魯國一定會滅了邾國!我們作為盟主,應該是幫助調停諸侯間的矛盾,不能增加他們的仇怨啊。”

韓起想想確實是這個理,但魯國人也太過分了,不管如何,總得讓他們受點小罪。於是下令將叔孫婼和子服昭伯分開軟禁於不同的驛館。

令晉國人頭大的是,這個魯國上卿叔孫婼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人。他聽說晉國人可能要將自己交給邾國人,立即解下佩劍隻身一人要求見晉頃公。

這是幾個意思?高傲的魯國人就跟你晉國老大槓上了:既然要我死,那我便死在你們晉國,而且要死在你們晉國國君面前!

韓起頭大如麻,還是快點將這瘟神給軟禁起來吧。

根據韓起的指示,晉國司理士景伯親自駕著押叔孫婼的車,故意經過邾國人下榻的驛館。這其實是向邾國人表示晉國老大已經在管這事了,你們邾國人也不要有多少意見了,押著魯國上卿經過你們居住的驛館,就是羞辱魯國人。

邾國人嘆口氣,心道這就是你晉國老大的處理方式?這也叫羞辱?你老大怎麼當的?即使你晉國老大不討伐魯國,那至少也要讓魯國人將咱邾國三位大夫給放回來,再賠償殺了我們邾國那麼多人的損失啊。

但邾國人只能在心裡發著牢騷,嘴裡哪敢說什麼?晉國自以為處理完畢了,便打發邾國人走了。

邾國人走了,是滿滿的失望,對晉國老大哥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