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亂了一大陣,那還有嗎?有,我們乾脆都講講吧,公元前520年左右這一段時期,可謂是春秋江湖最亂的一段時期。

在這個亂世,中原諸侯聯盟盟主晉國不但疲於應命,更要命的是,各國這麼亂,你這個諸侯之長是怎麼當的?

前面講了王室之亂、宋國之亂,現在我們講講許國之亂。

號稱春秋第一流浪諸侯許國呢,也發生大事了。公元前523年5月5日,許國國君許悼公得了瘧疾,他的兒子也即許國世子姜止是一個孝順兒子。他親自送藥給父親,卻不料許悼公喝藥後卻死了。

姜止這下攤上大事了,可以肯定的是姜止並沒有想要害父親的意思,但他不知道凡藥三分毒!宮中自有醫官在,你沒事送什麼藥啊。

姜止深深自責,自認為是自己害死了父親,自己已經是事實上的弒君了,於是哭著把許國國君之位讓給弟弟,再哭著逃亡到了晉國。逃到晉國後,又是天天哀泣,導致悲傷過度,不到一年便去世了。

這跟晉國有什麼關係?應該說沒半毛錢關係,但不管如何,姜止作為流亡公子,就這樣不明不白死在你晉國了?知道情由的人,當然知道他是傷心而死,不知道情由的呢?

不知道情由的,當然會被有目的心的人利用,比如齊國就是別有用心的諸侯。齊景公做夢都想著推翻晉國的霸主地位,象這樣的重特大新聞他肯定是要用的。當然,此時的齊國,借晉國醉心於北圖鮮虞從而無暇東顧的機會,抓緊在東方示威。

早在公元前526年,齊國便征伐了徐國。在強大的齊國面前,徐國根本無力抵抗,立即宣佈投降。隨即,齊國又相繼討伐了郯國、莒國等東方小國,迫使徐、郯、莒三國與齊國在蒲隧之地結盟。終於,齊國山東南部的東夷一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儘管與齊國簽訂了同盟條約,但莒國因為內部權力鬥爭最終還是決定背盟。

說起莒國的內部鬥爭,那就得把時間推移至前幾年了。公元前528年,原莒國國君莒著丘公去世了,其子己狅繼任,即莒郊公。

但這個莒郊公根本不奉孝道,老爸去世還待葬期間,他便喝酒娛樂,完全敗壞了相關禮制規定。這使得莒國人非常不滿,於是便發動了政變推翻了他,另立了他的叔叔己庚輿為莒國國君,這便是莒共公。

誰知這個莒共公更不是東西,史料記載,莒共公是一個非常暴虐的國君,他有一個特殊的愛好,那便是特殊喜歡劍,總花大把的錢去鑄劍。

國君鑄個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鑄劍也貌似不會把國家給鑄垮了,但這位莒共公總是拿活人來試劍!如果是試在待殺的囚犯身上倒也就算了,他可是經常很隨意地在奴隸身上試劍,甚至隨意在身邊的侍從、宦官身上試劍!

此時的莒國可謂是人心盡失,再加上流亡前國君莒郊公又到了齊國,齊景公頓時來了興趣:想辦法把莒郊公送回莒國去復位,那以後莒國還不是全聽咱大齊的?

於是,齊景公便又向莒國開刀了。公元前523年,齊軍討伐莒國,莒國大敗,國君莒共公逃亡,由齊國扶持的齊郊公復位,齊景公終於在莒國建立了一個親齊的傀儡政權。

現在,齊景公手頭已經有徐國、莒國、郯國三個小弟,雖然實力還挺一般,但萬里長征總得走出第一步,齊景公對建立最廣泛的反晉聯盟的這第一步非常滿意。

但此時的晉國貌似對齊國的小動作根本不上心,他們更關注楚國,而且,南方確實傳來了好訊息,因為楚國受到了重創!

原來,這個時候,楚國與世仇吳國之間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逆轉。

吳國最早是楚國的屬國,自吳王壽夢繼位後加強對周邊東夷部落小國的征伐,不斷開疆拓土,國力開始強盛起來,於是開始不滿楚國的宗主國地位。

後來,晉國出於牽制楚國的戰略目的,採納了楚國叛臣屈巫之聯吳制楚策略,不遠數千裡主動與吳國締結戰略同盟,幫助吳國強化軍事實力,使吳國成為牽制楚國的重要力量。

隨著吳國的日漸強大,吳楚兩國戰爭頻繁,但吳國因溯江攻楚之難,以及淮河流域為楚國實際控制,一開始吳國與楚國之間的交鋒,總是被扁的時候多。尤其地處淮河域中心的州來,與東面的鐘離、南面的居巢互為犄角,成為吳國難以逾越的障礙。

取得楚國重鎮州來成了吳國最重要的戰略目的。公元前519年,吳軍再次進攻楚國州來,楚國聯合了頓國、胡國、沈國、蔡國、陳國和許國,組成七國聯軍救援州來,楚吳雞父之役爆發。

但令世人目瞪口呆的是,這場大戰楚國居然敗北,雞父之戰的失敗是對楚國的一次沉重打擊,使吳國有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地域資本。自此楚軍很少主動出擊吳軍,基本採取消極防禦的措施,在吳楚爭霸戰爭中逐漸陷入被動。

對晉國來說,從此,楚國將陷於強大的吳國的威脅之下,從此再也無暇北上中原與晉國爭霸。但晉國沒想到的是,他們所支援的吳國,就如同一隻已經被養大的老虎,不但要吃掉楚國,還將要來吃掉整個中原!

此時的吳國,兵鋒可謂是勢不可擋。取得了雞父之役勝利後,吳軍攻入蔡國,擄走了楚平王生母,楚國司馬薳越因戰敗而自殺。

再過了一年,吳軍再次攻入楚國,奪取了楚國戰略重鎮巢邑和鍾離!

晉國的霸主地位,將很快由吳國來取代!這才是這個時期中原最大的威脅,是傳統中原最大的亂象!一個原本的東夷小國,最後居然會成為稱霸中原的強國,你晉國作為諸侯之長,難道不需要負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