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宋老師》中1(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弱弱的問了一句,需要多少錢?
他說,幾千塊錢就行。
我說,那我出了。
因為我是個學生,他反覆跟我確認,意思是錢到底是怎麼來的?家裡人知道不?你父母是幹什麼的?咱雖然需要錢,但是不能飲鴆止渴,也不能做違法的事。
我說,你放心用吧,父母都知道。
老球迷肯定知道,球迷協會的第一款球衣上面都印著憧憧。
其實,我有更大的野心,想把整個山省的球迷市場都給佔領。我當時提出的想法是商業化運營球迷組織。
何為商業化?
就是解決球迷的衣食住行。
我來做廣告運營商,賺取差價,把球迷再分為三六九等,有能去主場助威的,有能去客場助威的,有能去海外助威的。
是我當時的一個構思。
這兩年,我觀察了一下,濟市有幾家球迷組織已經具備類似的雛形了。例如北看臺,據說對球迷稽核很嚴。這個事我咋知道的呢?我們當地有朋友喜歡看球,有領導也喜歡看球,每到比賽日他會開車帶領導去看場,當日往返。領導貌似很喜歡北看臺的氛圍,意思是能否也去買個這個位置的票?朋友就諮詢我,我就諮詢了球迷協會,得到了答覆是NO!
當然,今天站在我的角度回頭看我當年的商業構思,是有邏輯缺陷的。對於商家而言,他們寧願花500萬在球場圍欄上做個10秒的廣告也不願意花10萬元在球迷身上做廣告,這不是價效比的問題,而是廣告平臺的等級會對映品牌等級。這就是為什麼品牌宣傳裡總喜歡帶那句:CCTV上榜品牌。
因為我贊助球迷服裝的事,宋老師發了火。
她以為我是拿父母的錢揮霍。
讓我別聽那群球迷協會的人瞎忽悠,意思是他們都是成年人,都有工資,咋能問你一個學生要贊助呢?簡直是想錢想瘋了。
球迷協會送了我兩個名額。
我邀請了宋老師。
路上,我以講別人故事的名義,給了她一些暗示。我講的是中科大研究生的故事。她略有領悟,提醒我,就是有錢,也要攢著花。
我的意思是,這點錢,不叫錢。
她又批評了我太膨脹,當時她對我的推測應該是有個兩三萬的儲蓄。
那場比賽是晚上開賽的,踢國安,算是死對頭。現場球迷非常多,站著都很擠,又是夏天,熱的要命,全程大家都在又蹦又跳,光罵傻逼就罵的口乾舌燥。是對罵,也是一種球場文化,人家罵咱,咱罵回去。
而且很有節奏,敲著鼓。
進球那一瞬間,全場沸騰了,我跟宋老師竟然激動的擁抱了。鬆開擁抱後,我沒有鬆開緊握著的她的手。
她也很興奮,使勁攥著我的手。
返程路上,大家唱了一路:我們是風,我們是電,我們是橘紅色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