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若弼渡江了!

因為之前隋軍主力密佈於淮南各地,故而江南對岸也是陳軍防守的重點區域,遠比隋軍水軍強大的南陳水軍更有大半主力集中在這一段江面日夜防範,隋軍要想從這裡渡江非常不容易。

為了能夠順利渡江,賀若弼著實費了不少的心思!

在此之前的三年多里,他為了迷惑對岸的陳軍,把隋軍新造出來的強大戰船全部藏起來,平時只把一些破舊的水軍船隻擺在江北的口岸上,使的陳朝將領以為隋軍沒有好船。

於是艦船精良的南陳水軍便開始對對岸的隋軍不以為意,每次看到甚至都有蔑視的意味,不知不覺中陳軍水軍就開始變得驕縱起來,卻不知道這正是中了賀若弼的驕兵之計。

在迷惑陳朝水軍的同時,賀若弼又多次施展他的疲兵之計,在屯守廣陵的三年裡,他命沿江的隋軍在每次換防時都要先聚集到廣陵,然後漫天遍野的打著戰旗,大軍駐紮的營寨綿延數十里。

好幾次陳軍都以為隋軍將要大舉南下進攻,於是急忙加急作戰防備,可是隋軍竟然沒有來進攻,他們過後才知道居然是對岸的隋軍在換防,一次兩次陳軍還會緊張,但久而久之陳軍對隋軍在廣陵的聚集就習以為常,甚至是不以為意了。

當賀若弼發現陳軍不再對自己大軍的行動緊張時,他知道陳軍終於上當了,於是他就在這時突然揮軍在瓜洲(今揚州附近)組織大軍渡江,幾乎沒有遭到陳軍的任何阻擊。

在賀若弼渡江的第二天,防守京口的陳軍守將徐子建,就已經將賀若弼率軍渡江的戰報送到了建康朝廷,這時驚慌失措的施文慶、沈客卿兩人才終於不敢再無視隋軍的進攻,他們將此事報告給了陳叔寶。

但是一直到第三日,終於回過神來的陳後主陳叔寶這才召叢集臣商討對策。

到了第四日,陳後主陳叔寶任命蕭摩訶、樊毅、魯悉達為都督,司馬消難、施文慶為大監軍,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船隊出白下(今江蘇江寧),攻擊賀若弼。

另外陳叔寶又派皋文奏率兵出南豫州(今安徽當塗),阻擊從橫江南渡的韓擒虎大軍。

但是不等他們率軍趕到,賀若弼已經與七月二十一日攻克京口要城,守將徐子建以下大部戰歿,並且俘虜了陳朝南徐州刺史黃恪。

由於滅陳之前隋文帝的嚴厲要求,隋軍軍紀非常嚴整,不僅沒有任何燒殺搶掠的事情發生,甚至在擊敗陳軍後還釋放了俘獲的六千多人,於是南陳各地官員紛紛向賀若弼投降。

在賀若弼攻克京口的第二天,廬江總管韓擒虎攻佔了採石城,並且生擒樊猛之子樊巡,擊退了皋文奏率領的阻擊軍隊。

賀若弼和韓擒虎渡江後,一東一西,分道挺進,沿江陳軍紛紛潰逃,等到七月底兩路大軍已經幾乎是同時抵達建康城外。

當韓擒虎、賀若弼在下游渡江成功,揮軍向建康挺進之際,在建康的陳軍尚有十萬之眾,完全可以憑著地利固守抗擊,以待各地的援軍,但這時陳叔寶已經慌了神求勝心切,急於決戰,這在戰略上是一個極大的失誤!

賀若弼軍攻佔戰略要衝曲阿,進而攻下鐘山(今南京紫金山),屯軍於白土岡之東,楊廣派總管杜彥與韓擒虎會合,共兩萬人,駐紮於新林,三路大軍將建康城圍住。

而蘄州總管王世積率水軍出九江,在蘄口打敗陳守將紀瑱,這時距離建康城也已經很近,隨時可以達到建康城下,隋軍對建康城的威脅進一步增加,南陳的滅亡迫在眉睫。

火燒眉毛的陳叔寶忽然想起,當初他的祖父陳霸先在建康城先後兩次擊敗齊軍的偉大功績,於是他突發奇想準備派大軍出城擊敗隋軍,畢竟這時建康的陳軍數量還佔據優勢。

於是為力保京城,他先派陳叔英屯守朝堂,然後以大將蕭摩訶屯守樂遊苑,樊毅屯守於耆闍寺,魯廣達屯駐於白土岡,孔範屯於寶田寺,命任忠從吳興趕回,屯守於朱雀門,在京城的軍隊共有十萬餘人。

蕭摩訶等將領對陳叔寶的亂指揮很是無奈!

當賀若弼渡江攻打京口時,蕭摩訶請求帶兵前去阻擊,結果陳叔寶懼怕京城空虛堅決不許;等到賀若弼打到鐘山時,蕭摩訶又想乘隋軍立足不穩之際出兵襲擊,陳後主還是不許。夢生

一直到其他幾路隋軍兵都臨城下,隋軍已經站穩腳步,這時手忙腳亂已經亂了心神的陳叔寶才忽然想要主動出擊,於是蕭摩訶與任忠等人都竭力勸阻陳叔寶的突發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