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陳!

命令來的很突然!元宵節剛過,隋文帝楊堅便下令進攻南陳!

隋朝雖然早在剛剛建立時就已經準備著滅陳的戰爭,但是要進攻南陳所需的數十萬大軍調動,大軍所需糧草,供應後勤徵調的二十多萬民夫等,依然需要不少時間去籌備。

不過這些工作依然不會耽擱太久。

等到開皇五年(夏曆二十九年)二月初,隋文帝正式下達了討陳檄文,並與當月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定江南行省,任命年僅十八歲的晉王楊廣為行省尚書令,由楊堅心腹大臣高熲為長史輔佐,統領滅陳軍事部署。

這時的楊廣才剛剛十七八歲,年為弱冠便承擔起統領大軍滅陳的大任,真可謂意氣風發。

因為楊堅天性多疑,對外姓將領非常不信任,也只有讓這個自幼便非常有才能的兒子承擔這個責任,故而楊廣不僅是江南行省尚書令,甚至還與楊俊、楊素一起並列為行軍元帥,可謂位高權重。

這時另一個後世的風雲人物,也開始在這一時期嶄露頭角,那就是楊廣年輕的表哥唐國公李淵。

因為李淵的母親也是獨孤信的女兒,跟獨孤皇后是親姊妹,因此獨孤皇后就是李淵的親姨媽,這個關係其實屬於非常親近的親屬關係了。

有了這麼好的一個背景,李淵也沾了姨媽獨孤氏皇后的光,加上他自己確實有一番本領,因此很受楊堅的欣賞,年僅二十歲的他不如今已經成為隋文帝親自任命的千牛備身(禁衛武官)。

在以後,他還會累任譙州、隴州、岐州等刺史,特別是隴州、岐州這兩州都是關中的州,地理位置又極為重要,因此證明他也非常受重視,這一次李淵也跟隨大軍出征。

隋軍一共兵分八路攻打陳朝。

第一路大軍是楊廣率軍出六合,第二路大軍是楊俊率軍出襄陽,第三路大軍是楊素出永安,從巴蜀上游沿三峽而下,第四路大軍是荊州刺史楊仁思出江陵(今湖北江陵)、會合楊素東下。

第五路大軍是蘄州刺史王世積出蘄春(今湖北蘄春),第六路大軍是廬江總管韓擒虎出廬江(今安徽合肥),自橫江(今安徽和縣)渡江,攻打採石(今安徽當塗)。

第七路大軍是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今江蘇揚州),自瓜洲渡江,攻打京口(江蘇鎮江)。

第八路大軍則是由青州總管燕榮南下海州後,向東攻克東海郡(鬱洲島),然後出東海(江蘇連雲港),從朐山渡海以攻南沙(今長江口),以防南陳君臣從海上逃竄。

隋軍這八路一共動員了六十多萬軍隊,共有九十個行軍總管,由晉王楊廣出任總指揮,在東接滄海西到巴蜀,長達數千裡的戰線上同時發起進攻,不管是軍隊規模,還是作戰範圍都堪稱一時。

第二路楊俊出襄陽後,率軍駐紮在江北的漢口,並且在此接應上游下來的隋軍,這時南陳派出水軍大將周羅出戰,他指揮南陳駐紮在巴峽沿江的各支部隊阻擊巴蜀隋軍的前進。

楊素出永安後,率水軍順流而下直指三峽險關,大軍一開始順流而下一路擊敗多股阻擊的陳軍,不過在行至流頭灘(今湖北宜昌市)時,遭遇陳朝將軍戚昕率水軍阻擊於狼尾灘(今湖北宜昌市)。

因為楊素怕在白天揮軍而下時,被敵人知道自己的兵力虛實,所以在等到晚上才指揮水軍沿江而下,在水軍進攻的同時,他還派步兵從南岸登陸去襲擊戚昕大營,並且派大將劉仁思率騎兵在北岸打敗那裡的陳軍將領白沙。

等到天亮時,楊素順利大敗陳軍將領戚昕,然後率水軍繼續順江東下。

這時南陳為了防禦隋軍,沿江佈置的軍隊數量極多,沿江陳軍得知隋軍大舉進攻時,告急文書雪花般飛向建康的南陳朝廷,但前線將士們在與隋軍奮勇作戰時,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一番心血全部白費。

陳後主陳叔寶重用的執政大臣施文慶、沈客卿兩人,除了爭權奪利,排擠其他有才能的南陳大臣外,就只會天天陪著陳叔寶填寫豔詞、飲酒作樂,面對前線將士的告急文書竟然絲毫不予理會。

自古以來奸臣和倖臣其實可以分成兩個概念,奸臣中有些人可能為人確實不正直、喜歡使用陰謀詭詐之術,但是因為要維持自己的地位、權勢,還是有一番不錯的本事,也能把國家勉強維持下去。夜夜中文

這裡面的典型代表,就是唐朝時期的李林甫和宋朝時期的蔡京,這兩人不可謂沒有才,但是為人都是典型的品劣低下,可是李林甫以用人而出名,蔡京也以善於理財而備受重視,並且書法堪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