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陳叔寶的詢問,大將任忠認為,兵法說‘客貴速戰,主貴持重。今國家足兵足食,宜固守臺城,緣淮立柵,北軍雖來,勿與交戰;分兵斷江路,無令彼信得通。’

意思就是,隋軍是客場作戰,講究的是速戰速決,而我們主場作戰,就可以利用地利人和來拖延時間,最好是堅守建康臺城,再在秦淮河這些外城建立營寨柵欄,等到隋軍進攻時只堅守而不要跟他們作戰。

然後再派出佔據優勢的水軍隔絕南北交通,讓隋軍大江南北的軍隊相互之間得不到訊息,這樣一來我們必然能夠取得大勝。

甚至任忠還主動請戰:‘給臣精兵一萬,金翅(船名)三百艘,下江徑掩六合,彼大軍必謂其渡江將士被俘獲,自然挫氣。臣復揚聲欲往徐州,斷彼歸路,則諸軍不擊自去。待秋水既漲,上江周羅等眾軍必沿江赴援,此良策也。’

任忠的意思是,只需要給他一萬精兵,三百艘艦船,他用這些船隻隔斷隋軍南北交通,江北的隋軍必然會以為渡江南下的同袍已經戰敗被擒,這樣江北的隋軍士氣受挫,必然不會南下。

然後再放出訊息,說稱陳軍要從海路進攻徐州,斷絕這些隋軍撤退的道路,江北的隋軍必然慌忙之下撤退,這樣江北隋軍不攻自破,等到八九月份秋水漲起來,上游的周羅等將領必然會率軍來救,這才是應對的良策呀!

可以說,任忠的計策才是最適合南陳的作戰謀略,南陳不是沒有對抗隋朝的實力,而是因為完全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正好建康城中糧食充足、士兵數量也很多,非常適合堅守。

當初陳霸先就是利用類似的戰略,先竭力防守疲憊齊軍,然後突然出擊擊敗齊軍,正是用了這一方略才先後兩次擊敗了渡江南下的數十萬齊軍,獲得了南朝空前的大捷。

如果陳後主決定使用任忠的建議,恐怕南陳這一次還真的有可能擊敗隋軍的進攻,哪怕到最後依然是以隋朝攻滅南陳告終,但卻可以將南陳存在的時間繼續延續個幾年。

任忠的建議很好,但是他沒有考慮到,陳叔寶又怎麼會有這樣的耐心去等待援軍,他自以為在建康城還有十萬精兵,而城外的隋軍僅有數萬人,因此他煩躁道:兵久不決,令人腹煩,可呼蕭郎一出擊之。

意思就是大軍久久不能決戰而勝,讓人舉得心胸煩躁,太沒有意思了,可以讓蕭摩訶率軍攻打一場,而深受陳叔寶信任的大臣孔範也主張決戰,於是蕭摩訶、任忠等人不得不聽命行事。

八月上旬,建康城內的陳軍主動出城佈下戰陣,南邊是魯悉達屯於白土岡,北邊是蕭摩訶,其間依次是任忠、樊毅、孔範,南北相距二十里,距離最遠的兩處軍陣甚至已經看不到對方。

賀若弼等人原本只是率軍圍困建康城,然後等待自己的援軍到來後一起攻城,如今陳軍竟然自己主動出城迎戰,讓他和韓擒虎喜出望外。

為了更好的攻打陳軍的軍陣,賀若弼在侍衛陪同下登山觀察陳軍的陣勢,他見魯悉達軍隊陣型嚴整難以攻破,而孔範率領的軍隊卻非常散亂,於是賀若弼立刻親自率兵攻打孔範的部隊。

這時陳軍十萬人,面對著隋軍僅有五六萬,如果雙方拼死一戰甚至陳軍戰勝的可能性還要大一些。

但是在這一場戰爭中,有人再次充分體現了‘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句話的真諦。

賀若弼剛剛率軍衝到孔範所部陣前,被嚇得面無人色的孔範,竟然是自顧自的逃走了。

要知道孔範所在的位置正好位於整個陳軍軍陣的中間位置,他這一逃立刻引起連鎖反應,其他各部陳軍見狀之後軍心大亂也隨之潰退,為此陳軍全線崩潰,大將蕭摩訶被俘。

這時廬江總管韓擒虎趁著賀若弼牽制住陳軍主力的時候,從新林進軍攻打建康城池,正好遇到陳軍的整體潰敗,他見狀趁機也大舉進攻,於是陳將任忠無奈之下只好降隋。

守衛朱雀航的蔡徵聽到韓擒虎率軍前來,連有名的大將任忠都已經投降,居然不戰自潰消失的無影無蹤,任由任忠帶領韓擒虎大將直入朱雀門,而建康城內的文武百官聞訊都倉惶出逃。

陳後主陳叔寶一時沒有人在理會這個昏君,因為知道大軍戰敗的時間太晚來不及逃走,情急之下他只好急忙帶著最心愛的張麗華、孔貴妃兩個妃子躲入御花園中。

可是御花園中哪裡有太多可以躲避的地方,最後他看到一口乾枯的水井,靈機一動下便帶著兩個妃子躲進這口枯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