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滅陳之戰(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跟奸臣相比倖臣就不一樣了,他們這些人大多數完全沒有任何執政能力,只是憑藉著君王對自己的寵信而獲得權力,但是他們往往會不顧大局,只顧著眼前得過且過,渾天廖日一般。
施文慶、沈客卿兩人作為南陳的執政大臣,一旦南陳覆滅自己也逃不了好,按說你即便不想讓陳後主知道隋軍入侵的訊息,但多少也應該把這些事情處理好,這樣也能保證自己的權勢。
他們兩人倒好,面對著隋軍不斷入侵的訊息,竟然不聞不問,連陳後主都從宮女那裡得到了隋軍入犯的訊息,他們依然對陳叔寶說,這只不過是邊境守軍為了戰功虛誇的事情罷了。
於是天真無邪的陳叔寶,就像是一個乖寶寶一般聽信了兩人的話,他們繼續在建康城中花天酒地,陳叔寶日夜擁著張麗華和孔貴妃兩人,只希望這樣的日子千年萬年的過下去。
此時陳朝的戰略佈置怎麼樣呢?
南陳朝廷依然是絲毫不做準備,全靠著前線的將士自己抵抗隋軍有組織有預謀的進攻。
因為建康是南陳的國都,這裡便成為了隋軍的重點進攻方向,隋軍在淮南一共有楊廣、王世積、韓擒虎、賀若弼、燕榮五路大軍,可以說六十多萬大軍中,一半多都集中在這裡。
面對著隋軍的強大攻勢,南陳原本屯駐在長江中游的水軍很快就被調往下游,以抵禦隋軍對建康城的強大威脅,但是這樣一來反而造成長江中游陳軍兵力非常空虛。
這時陳軍在三峽等長江上游的將領正在更換,並且這些軍隊還被楊素率軍牽制住,於是在南陳數千裡的長江防線上,上游、中游的江面上已沒有了足以進行阻擊隋軍的力量。
南陳內部當然也不是沒有明白人在,陳霸先、陳茜留下的將領們也還有很多人在世,他們當然能看出來隋軍隨時可以從這些缺口渡江南下,南陳引以為憑藉的長江天險,已經擋不住隋軍的進犯了。
鑑於這種情況,南陳護軍將軍樊顏便向僕射袁憲建議,京口(今江蘇鎮江)、採石(今安徽當塗城)兩地自古以來就是北朝進攻南陳的戰略要地,必須加派精兵屯防,並要派出至少二百艘戰船沿江防守,以備不測。
這時陳叔寶天天在後宮玩樂,政事都是由施文慶、沈客卿兩人帶領大臣們商議後決定。
僕射袁憲及驃騎將軍蕭摩訶都贊成樊顏的建議,但在提交大臣們商議時卻被執政施文慶、沈客卿當場否決,甚至還訓斥樊顏無事生非。
也不知道這兩人是不是隋文帝早就佈下的細作,不然這兩人還真的夠奇葩的,竟然三番五次的選擇了對南陳最為不利的做法,恐怕連三國時期的袁紹都對他們甘拜下風。
很快隋軍沿江而下的訊息傳到建康城,僕射袁憲又重提舊議,但再次遭到施文慶、沈客卿兩人的否決,他們認為‘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南北’這種所謂的緊急軍情不過是邊將為立軍功而故意誇大其辭。
因此兩人將眾多大臣訓斥一番後,照舊奏樂、飲酒、作詩,對邊患絲毫不以為意。
在他們看來,如今已經四月份正是江南梅雨季節,春水時至江水暴漲,連慣操舟楫的南陳水軍將士,談起這時的長江,都會面露畏懼之色,更何況是北方不善於舟楫的隋軍呢。
可憐的前線陳軍將士在跟隋軍拼死作戰,而後方的執政大臣卻對他們絲毫不以為意,真可謂前方吃緊,後方猛吃!
有些人不到火燒屁股,絕不會後悔,施文慶、沈客卿兩人就是典型代表,正當他們沒事跟陳後主陳叔寶寫豔詞、花天酒地時,忽然就得到一個緊急訊息,東部的隋軍也渡江南下了。
到了七月份,副熱帶高壓統治長江中下游的時候,長江兩岸的降雨驟減,導致江面的寬度也大幅度減少,於是趁著這個機會淮南的隋軍開始大規模渡江了。
就在七月中旬盂蘭盆節那天,陳帝陳叔寶在接見群臣時,吳州總管賀若弼從廣陵率軍渡江,突然出現在京口城下。
京口城也就是後世的鎮江,距離建康城僅僅只有二百里左右的距離,隋軍只需要一天時間就能抵達城下,嚴重威脅到建康城的安危。
接到這個訊息後,建康城內的南陳君臣真的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