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闆一本正經說:“想要培養老闆,只能由真正的老闆才能培養。就象當成兒子一樣傳授做老闆的經驗。”

趙教授撓撓頭,提出疑問:“可是真正在企業裡掌控公司的老闆,都非常忙,別說抽出時間到學校裡上課,有時就連和老婆吃晚餐的約定都不能保證。我們學校,也有想請企業家到學校演講的課程,但每次都要提前很久約請,並且講的時間太短,一個企業家,一個學期在學校裡也講不了幾個小時,這麼點時間,除了開拓一下學生視野眼光,根本教不了實質的東西。”

楊老闆點頭說:“確實,做老闆是很忙的,各種人財物都要老闆來關注,員工出了問題也得老闆來彌補。員工出錯老闆買單。平時確實很忙。但是,碎片化的時間還是有的,吃飯、睡覺、路上還是有很多碎片化時間。跟客戶閒聊,其實也是一種時間。如果能利用好老闆的這些碎片化時間,用手機在碎片化時間裡記錄下老闆的一些心得,一些做生意的方法,現在的企業的問題的分析,對行業及時事的見解,這些其實是很有價值的。經過整理,再系統的跟學生學習,去體悟做老闆的思維,還是很可行的。”

李老闆笑嘻嘻地說:“是啊,就象我教兒子,也沒有整片專門的時間去教,都是吃飯或外出時,每次講個幾分鐘,把經營企業的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給他,潛移默化的讓兒子擁有老闆思維,以後等我老了,把企業交給兒子時,他也會用老闆的思維去做事,去經營企業。在企業裡煅煉幾年,手把手帶個幾年,一個年輕老闆就出來了。”

馬醫生感嘆道:“怪不得人家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都是上一輩手把手教的,每天看到的是什麼,長大後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有個做老闆的父親天天說怎麼賺錢,長大後可不就是會賺錢了嘛。象我天天給人治病,在家裡也跟兒子說說病例什麼的,兒子都快成半個醫生了。他說以後要考醫學院,也做醫生。”

周教授聽了,豎起大姆指,說道:“照你們這麼搞法,那這幫留學生,以後畢業後都是老闆了啊,本身就是家裡有點錢的人才送子女去留學,再天天學點做老闆的課程,煅煉成做老闆的思維,這麼多老闆利用碎片化時間來教,這樣學生就懂得很多老闆的做生意的方法,匯聚這麼多老闆的精華,那畢業後開公司肯定就輕車熟路了啊。”

王霞站在銀行角度說:“如果這幫學生,能具備這樣的思維,有這麼多老闆的思想裝在腦袋,還有這麼多老闆的關係人脈,本身家裡又有點資金,那這樣開公司,成功的機率比普通人肯定大很多倍啊。如果沒有起步資金,我們銀行可以貸款給他們,或者銀行佔他們開創的公司的一部分股份,這比風險投資的回報肯定要高啊。風險投資投的也是人,誰能找到真正的未來企業家,能最先找到最有潛力的創業者,誰的投資回報就最大。人,是最最重要的。”

我握了握拳頭,說道:“這個想法很棒,不單是這幫學生成為未來老闆的機率很大,而且是因為在我們的學校裡培養出來的,每個人的性格、能力、人脈、資金等特點,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如果我們給好的創業苗子起步創辦資金,那肯定成功機率很大啊。初步就投資,這個回報率太高了。可能投個二百萬佔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到時有幾個企業上市了,就賺翻了,賺個幾十億的輕輕鬆鬆啊。等等時間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