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劉沛公兵進藍田
章節報錯
楚軍下了蕢山,繼續前進。忽然軍探來報,說秦國已經調集了附近所有的軍隊,全部集結在藍田,準備抵抗。沛公就問守將是誰。軍探說是秦將名叫王坤,是秦國上卿王戊之子。沛公又問總共有多少兵馬。回答說:“大約兩萬人。”沛公就大笑道:“由此推斷,咸陽已經是一座空城了。”酈食其卻顧慮重重地道:“雖然秦軍不多,可是這裡距離咸陽還有一百多里,秦國的實情我們並不知道,還是要小心,不能重蹈周文的覆轍。”蕭何也道:“酈老先生言之有理,我們越是到最後關頭,越要謹慎。不如把軍隊先駐紮下來,等探清楚了前方的虛實後再進兵。”張良也同意蕭何的說法。沛公就傳令各路依山下寨,然後派人到前方去打探。
這天晚上,在楚軍左右司馬的營帳裡,有兩個人正在秘密地議論著什麼,他們就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和右司馬盧綰。曹無傷對盧綰道:“天下的諸侯都起來攻秦,唯獨沛公的軍隊率先入關。現在我們馬上就要到咸陽了,這將是舉世矚目的大功勞。可是一路至此,所有的大功勞都讓曹、樊、周、灌他們得了,如果到咸陽論功,我們這些人只能靠邊站!”盧綰也道:“確實是這樣的!”曹無傷道:“現在有個機會可以使我二人揚名。”盧綰就問是什麼機會。曹無傷便詭異地說:“我聽說王坤率領兩萬秦軍把守藍田,我二人今夜就去偷襲城池,若是得到了城池,大軍明日就可以直接進軍咸陽。機不可失啊!”盧綰道:“可是沛公說不能輕易進兵,若是我們擅自行動,就怕他會降罪。”曹無傷憤憤不平地說:“眼看就要到咸陽了,還顧慮這個幹什麼?假如放棄這次機會,我們就永無出頭之日。”盧綰拿不定主意,忽然有中軍大營的人來傳喚,說沛公請他們過去商議事情。二人就趕緊穿戴整齊,然後向沛公的中軍大帳走來。
原來諜報人員探聽到秦將王坤派出了一支軍隊出南門拒敵,離此大約有二十里路。等將士們都到齊了,沛公就問:“秦軍來了多少?”軍探說大約三五千人。沛公笑道:“三五千人怎能抵擋我十萬大軍?”就想連夜進兵。張良卻道:“這是敵人以進為守的策略,他們也是擔心我們會去劫營,才故意向前推進的。沛公不用擔心,我們也要防止秦人夜襲。假如今晚無事,就可以斷定秦國不會再派工匠來了。明天一舉發兵,定能大獲全勝。”沛公道:“若是秦國人再派工匠來襲,該怎麼辦呢?”張良思忖片刻,就道:“讓曹、樊二人率領一萬兵馬埋伏在楚營的左側;灌、酈率領一萬兵馬埋伏在右側;周勃率領一萬弩手守在營門,就是秦軍夜襲,也不會有麻煩了。”沛公就吩咐眾將依計而行,再讓別的人馬各自回營休息。
曹無傷走出大帳,就對盧綰道:“你看沛公分兵派將跟我們沒什麼事吧?哼!區區幾千秦軍,有什麼可怕的?我倆連夜去偷襲敵營,一戰把秦軍殺個片甲不留。”盧綰道:“子房先生不是也說,秦軍害怕我們劫營才故意向前推進的嗎?還說今晚也要防止秦人來劫營,意思是千萬不可重蹈張楚大將周文的覆轍啊!”曹無傷冷笑道:“子房先生的身子骨不好,經常感冒,他才故意勸沛公不要進兵的,再說他的話也未必全都對!只要我二人今夜襲營成功,大家自然會另眼相看,沛公怎麼會治罪呢?請你放心,若是真有什麼事兒,我願意承擔一切責任!”盧綰聽了這話,也因立功心切,就同意了曹無傷的建議。
丑時許,二人便率領本部兵馬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大營,他們來到秦軍的駐地,遠遠地看見秦營中燈火透亮,守營的軍士也都在打瞌睡。二人自以為得計,就從兩翼發起了進攻,楚軍就徑直衝了進去。可是當二人來到營中時,卻發現營寨是空的,裡面只是虛插著一些旗幟而已,就連站崗計程車兵也都是穿著軍裝的稻草人。曹無傷這才知道中計了,急忙率領軍士後撤。忽聽一聲梆子響,四面突然亮起了火把,緊接著殺聲四起。原來守營的是秦國的左校尉蘇吉和右校尉劉繇,雖說二人都是悍夫勇將,可他們今晚,就是奉了王坤的命令,故意在這裡設了一座空營等著楚軍來上鉤,曹、盧二人就進入了他們的圈套。蘇吉和劉繇見楚軍已經進入了營中,就從外圍向裡面衝殺,一時間金鼓喧天,殺聲動地,雙方就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戰鬥。
沛公在營中休息,忽然巡營的靳強和靳歙兩兄弟闖進來報告,說曹無傷和盧綰前去偷襲敵營了。沛公大驚,就問是什麼時候出的營。二人說出去已經半個時辰了。沛公道:“為何不早來報告?”二人回答:“以為是奉命前往。可是現在軍探來,才知道他們是私自去偷襲。二人已經身陷重圍,並且非常危險了。”沛公就對靳強和靳歙道:“你倆快去接應!”二人就立即出發了。
靳氏兄弟縱馬提槍,疾馳來到秦軍的營前,見雙方還在交戰,便奮不顧身地衝了進去。這時曹無傷和盧綰已經筋疲力盡,眼看就要被秦軍捉住,只好拼命廝殺。可是敵人越圍越多,正在失望的時候,忽見有人來救援,便跟著救援的人奮力殺出了重圍。而楚軍大半都被秦軍殺死在了營中。靳氏兄弟救了曹、盧二人後,就立即趕回來覆命。
沛公見曹無傷和盧綰損失慘重,非常震怒,就準備拿軍法從事。這時眾將都一起求情。沛公就將二人各杖三十。盧綰當即領完刑就被架了出去。曹無商因為已經受了傷,沛公就說傷好之後再領杖刑。二人懊悔不已,回到後軍思過去了。
時間不大,天已大亮,沛公便起身升帳。忽然探馬來報,說秦軍的左右校尉已經退到藍田去了。沛公就召集昨晚的軍探問話。都說咸陽再無秦軍,就是阿房宮的工匠也都跑完了,工地上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沛公見咸陽確實已經是一座空城,就傳令大軍拔寨啟程。大軍來到藍田城下。沛公就派曹參、樊噲圍攻西門;周勃、靳強、靳歙攻東門;灌嬰和酈商攻北門;梅鋗攻南門,他親自率領夏侯嬰、柴武等幾十員副將來到北門之外擺成陣勢,準備隨時抵禦咸陽方向來的救援之軍。張良和蕭何等謀士卻站在高阜處縱觀全域性。傅寬、王吸等將領保護他們。任敖、周昌、周苛等人率領兩萬人屯紮在城南,隨時接應各路,整個佈局十分嚴謹。
大家擺好了陣勢,時間不大,張良就從高處看到西北方旗幟翻卷,塵土沖天而起,有一隊人馬殺到。張良道:“這是咸陽的增援部隊。”便立即率領將士們來到沛公的陣中報告。時間不大,秦軍就殺到了。他們來到沛公的陣前,領頭的原來是兩個少年將軍,一個身穿黃金鎖子甲,手持方天畫戟,胯下是一批纖離馬,這是一匹千里馬;另一個則是銀甲白袍,手持金柄大槊,胯下是一匹從隴西進獻來的駃騠馬,也是一匹千里馬。兩位少年看上去威風凜凜,儀表堂堂,原來正是秦國皇帝——三世的兩位皇子嬴文和嬴奎兄弟。二人來到陣前,將戰馬勒住,然後舞動兵器,躍躍欲試。
雙方對峙片刻,嬴文大叫:“我是大秦皇帝的長子嬴文,劉邦在哪裡?快來領死!”嬴奎也高聲叫道:“我是大秦皇帝的次子嬴奎!誰敢和我決戰?”沛公得知他們原來是三世的兒子時,心裡不由得傷感起來,因為他這時已經感到秦國真是無將可派了,就高聲道:“我就是你們心中的那個壞蛋劉邦!你們的父親確實英明,他殺了趙高,為天下除了一害,可是二世皇帝罪孽深重,天下人不會放過秦國。我就是奉了楚懷王的命令,前來討伐秦國的。我看你們兩個還是孩子,確實不忍心傷害,你們還是回去勸說你們的父皇放棄抵抗,早日投降。這樣既可以保全了性命,也能使咸陽的百姓免遭殺戮!”嬴奎見沛公勸他投降,就怒不可遏地道:“劉邦村夫,我們都是嬴氏子孫,豈能投降賊人?我今天一定要殺了你!”說罷就拍馬來殺沛公。沛公看著嬴奎,十分惋惜地將令旗一揮。夏侯嬰衝了過去。
嬴奎來到陣前,徑直揮舞大槊直刺夏侯嬰。夏侯嬰舉戟相迎,戰了三十回合,未見勝負。夏侯嬰心想:今天不殺了這個孩子,大家會恥笑我,可是殺了他,心中卻也不忍心。又戰了幾個回合,夏侯嬰就打馬向東逃走。嬴奎雖然勇猛,可未經戰陣,缺乏經驗,誤認為楚將打不過跑了,就把馬猛抽幾鞭,奮力追了上來。夏侯嬰卻突然回頭,一矛將嬴奎的兵器打落在了地上,然後將他活捉了,還讓軍士把駃騠馬也奪過來,大家一起奔回了陣地。楚軍將士齊聲喝彩。
嬴文看見弟弟被楚軍抓住了,就揮動大軍掩殺過來。夏侯嬰看見嬴文向沛公衝來,就催馬迎了上去。二人兵器相交,一場好殺。這時戰場上一片混亂,有人就勸沛公離開戰場。沛公道:“雙方打仗,就如同兩頭犏牛抵角,牛同時用力,這時假如一牛先退,另一頭就會趁勢來攻。打仗就如同牛抵角,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時候,哪一方的將帥先退,軍隊計程車氣就會衰竭,一旦沒了士氣,軍隊將會一敗塗地啊!更何況我軍數倍於敵人,豈能退卻?”便拔劍在手,高聲喊道:“抓住秦將的受上賞!”以此鼓舞士氣。這時周昌和任敖前來接應,大家就把嬴文包圍起來廝殺。夏侯嬰怕沛公遇到什麼意外,就放棄了嬴文前來保護沛公。眾將就一起圍住嬴文廝殺。嬴文遭遇群毆,招架不住了,就向北門殺來。恰好灌嬰就在陣前觀望,嬴文就被他捉住了,同時把纖離馬也一起虜獲。嬴文不甘受辱,趁大家不注意時,就向旁邊的石頭撞去,腦漿迸流而死。秦軍見皇長子已經死了,就全部向楚軍投降了。
嬴奎見哥哥死了,就大罵楚軍和沛公。沛公只好讓軍士放了他。嬴奎來到嬴文的遺體旁,拿起嬴文的劍也自殺了。沛公感嘆不已,就讓軍士們將二人埋了,然後指揮大軍來到城下。一連幾日,沛公都在感嘆,就對將士們道:“始皇帝的子孫個個都是英雄,卻沒有想到他們被趙高害慘了!現在咸陽再無救兵,而王坤還不投降,這是為什麼?”張蒼分析道:“可能是受到了嬴文、嬴奎的感染,也想替秦國盡忠。我試著寫一份招降書,告訴他們沒有必要,看看他們如何回覆?”沛公就讓張蒼寫了一封信,讓周勃射進城去。
城中的軍士撿到信後,就拿給王坤去看。原來信上寫著:
王將軍:您的父親王戊也曾是秦國的賢臣,最終被奸臣迫害致死。現在王將軍不替父親報仇,反而助紂為虐,白白地犧牲性命,這難道是盡孝嗎?現在秦國舉國皆空,已無一兵一卒可派來打仗了,而將軍還在孤軍守城,是一心要替秦國盡愚忠嗎?這有什麼意義?就算將軍死了,還有誰來複興秦國啊?假如將軍能留下有用之身,今後還可以為國家做貢獻,希望三思。
王坤看了信後,就和部下商議。將士們都道:“眼下楚軍裡三層,外三層,我們怎麼能打退他們?況且秦國久遭趙高之禍,就是三世也無力迴天,我們即使死了,確實也沒有任何意義啊!”王坤見此,只好在城頭上豎起了降旗。沛公大喜,就在陣前迎接王坤出降。王坤就開啟城門,來到楚軍的陣前,將印綬交給了沛公,然後迎接楚軍進城。百姓也都焚香夾道迎接。沛公就下令軍中,堅決不許驚擾百姓,違令者必斬。百姓非常高興。那些逃走的人,也聽到了沛公的仁德,又返回了城中。沛公於是廢除了秦國的一切律法制度。百姓齊呼萬歲。
沛公在城中舉行宴會,祝酒慶賀。蕭何一一記錄了大家的功勞,還有繳獲的戰利品。夏侯嬰和灌嬰就牽著從戰場上得到的寶馬來獻給沛公。沛公見纖離馬身體潔白,唯有馬鬃和四蹄是黑色的;駃騠馬也白得如同霜雪,全身沒有一根雜毛。兩匹馬體形高大,耳小蹄闊,都是秦國的寶馬,就對二人道:“你們在戰場上舍生忘死才得到的寶貝,我不能據為己有,況且寶馬應該配英雄。”就把馬原賜給了二人。二人歡喜不已,雙雙牽著馬來到城外試騎。二人便躍上馬背,放開了轡頭,幾鞭下去,雙騎一溜煙就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嬴文和嬴奎戰死,王坤投降的訊息傳到了咸陽,三世哭昏在地,百官也慌作一團。丞相王綰老淚縱橫,道:“事已至此,請陛下再赦免一些工匠,還能得到幾千人啊,老臣率領他們前去阻擋叛軍!”三世道:“在這三年中,工匠們一批批都送往山東作戰了,現在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朕怎能忍心讓他們去送死?”王綰就請求把咸陽所有的衛兵全部集合起來,總共有兩千多人。王綰就率領這些衛兵前來抵禦楚軍。
次日,沛公正在府衙商議事情,忽然有人來報,說咸陽方向又來了一支兵馬。沛公急忙率領將士出城察看。一會兒,秦軍來到了城下,只見門旗開處,一位蒼顏皓首、忠義凜然的老人站了出來,他大聲道:“逆賊劉邦!秦國屢遭不幸,災禍不斷,都是你們這些狂徒在搗亂!現在為什麼還不退去?”沛公就問身邊的人:“這是什麼人?”王坤回答:“他是秦國的王綰老丞相。以前被貶後淪為刑徒,三世繼位後又將他官復原職。現在領兵至此,是來為秦國盡忠的。”沛公肅然起敬,連忙拱手道:“王老丞相失敬!失敬!劉邦甲冑在身,恕不能下馬相見。”王綰憤怒地道:“哼!反賊劉邦!你今日糾集烏合之眾,若不早早退兵,我讓你死無葬身之地!”沛公並不生氣,語氣很緩和地道:“您的忠義海內皆知,可是趙高亂國,以至於天下大亂。雖說三世英明,可是秦國也早已無可救藥。我今日奉命來此,目的就是要剷除x政,消滅秦國。秦國不滅,人心不死啊!還望老丞相認清形勢。‘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王綰大怒道:“你這樣說,就看你能不能從這裡過去?哼!”沛公道:“請丞相不要苦苦相逼,您何不效仿前朝大賢微子,棄暗投明,歸順楚國,天下的百姓也會讚歎您的盛德啊!”王綰見沛公勸他投降,越加憤怒了,就道:“我乃堂堂大秦國的丞相,豈能屈膝降賊?我勸你儘早退兵,否則你將死無葬身之地!”沛公就道:“老丞相不可逞強啊!我千里奔襲關中,豈有退兵之理?”王綰就在馬上大叫:“將士們,將反賊劉邦拿下!”衛士看著威武雄壯的楚軍將士,都不敢上前。張良見此,策馬上前行禮道:“老丞相,您明明知道秦國氣數已盡,為什麼要讓他們送死啊?現在沛公效仿當年的武王伐紂的故事,仗義入關,弔民伐罪,您果真能仿效微子而歸順楚國,天下的百姓必定會稱讚您的英明啊!還望老丞相三思。”王綰道:“你是何人?敢在此胡說八道?”子房道:“在下就是當年在博浪沙錐擊始皇帝的張良!”王綰大驚失色道:“原來你這狂徒在此興風作浪!快快將逆賊張良拿下!”可是秦國的衛士還是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個敢上前的。
王綰見大勢已去,仰天大笑道:“我殺賊無望啊!好,你們口口聲聲自稱是仁義之師,就請你們以仁義為本。劉邦,我今天有一句話要說,你可聽從?”沛公就道:“請講!”王綰就道:“既然你贏了,我們秦國輸了,那就請你們到了咸陽後不要濫殺無辜,也不要殺害子嬰和各位秦國的大臣,因為他們沒有任何過錯啊!”沛公就滿口答應道:“我劉邦絕不是濫殺之人,請老丞相放心啊!我會銘記在心。”王綰見沛公答應了他的請求,就下馬向咸陽方向跪拜道:“老臣已無力保全秦國了啊!還望陛下保重!先帝,老臣來也!”說完便橫劍就要自刎。
沛公急忙道:“丞相大人,自古有德替無德,您何必要為秦國陪葬?請您留下有用之身,繼續為大秦的子民造福吧!將來或者後世的人們,對秦國的滅亡自有公論,但罪過絕不會是你們這些耿耿忠臣啊!”沛公幾乎是在懇求了,但是王綰聽了沛公的話,就大笑數聲,然後決然自刎而亡。沛公見王綰為他的國家殉節了,痛惜不已,就讓軍士們將遺體掩埋了,然後悲憤地唱道: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