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沛公正與將領們商量攻取武關的事情。忽然南陽郡守呂齮派人前來報告,說胡陽的梅鋗殺了縣令,聚起兩萬兵馬反叛了,還揚言要踏平南陽。沛公聞聽此訊息,忙問王陵:“梅鋗是何許人?”。王陵道:“此人原是番陽縣令吳芮手下的一員大將,卻不知什麼原因反叛。”沛公道:“我們的目的是要儘快地奪取武關,現在遇上這檔子事情,恐怕秦國要增援武關啦?”忽見一人走出座席,道:“我有一個辦法,既能平定叛亂,又能阻止秦人增援武關!”沛公抬頭一看,見說話的人名叫寧昌,是魏國人。沛公經過大梁時,寧昌投奔了他,平素做些雜事,現在見張蒼出使丹水立了大功,就站出來獻計。

沛公道:“原來是寧昌先生,不知有何良策?”寧昌鏗鏘有力地道:“丹水距離武關不過七八十里路,奪取武關勢在必行。現在您的軍隊若是全部南下,這必定會給秦人一個增兵的機會。在此關鍵時刻,您只需分兵去討伐胡陽,不必勞頓大軍南下。而我願意出使咸陽,阻止趙高增援武關。”沛公見寧昌語出驚人,歡喜道:“先生有何高見?”寧昌道:“二世長期被趙高矇蔽,他若是知道楚軍兵臨武關,一定會向趙高問罪,因此趙高也一定會想辦法來保護自己,這樣有可能會出現難以預測之事!”

沛公是何等聰明之人,一聽這話就來了精神,連忙催促寧昌把話說透徹。寧昌道:“我現在就以楚國特使的身份前往咸陽,一定要想辦法見到趙高,對他曉以利害,第一,向他說明二世知道楚軍到了武關後必定會發怒;第二,告訴趙高,他眼下的敵人不是楚軍,而是二世皇帝,因為二世知道趙高欺騙了他就會殺死他;第三,在目前的形勢下,勸說趙高響應楚軍,就等於給他自己留了一條後路。從沙丘x變來看,趙高確實是個陰險狡詐之人。就憑這三點,我斷定趙高一定會聽從我的話,並且做出萬難之事!”沛公道:“你是說趙高會殺死二世?”寧昌堅定道:“沒錯,趙高為了自保,他一定會除掉二世。就算趙高不殺二世,我也能遊說他做內應!”

沛公聽了寧昌的話,喜上眉梢道:“先生之言,真是高瞻遠矚!不過武關的防守十分嚴密,你怎麼能進得去?”張良已經明白了寧昌的心思,就稱讚道:“先生主動前往咸陽策反秦國君臣,實為上上策,此行必然成功。我助你入關!”當即就給寧昌寫了一封信,又對沛公道:“他可以憑藉此信進入武關。”沛公看了信,點著頭又將信交給寧昌。寧昌看了歡喜道:“先生寫的正是我要說的話啊!”就將信裝好。沛公就叫寧昌要謹慎行事,又給了他足夠的盤纏。寧昌便帶上隨從,告辭了大家,出城後徑直向武關奔去。

寧昌走後,子房對沛公道:“現在南陽全境已全部歸屬楚國,秦國一定非常震動,好在有寧昌入關做內應。為防止秦軍增援武關,沛公應該暫時退回南陽,然後儘快平定胡陽的亂事。”沛公就封王陵為襄侯,繼續把守丹水,其餘大隊全部退回南陽。

寧昌來到武關,看見關門緊逼,就向關下走來。武關是秦國的四塞之一,春秋時稱作“少習關”,直到秦孝公時才改名為武關。武關的城關建在內史郡和南陽郡交界處的大谷之間,關樓就在峽谷中一塊較高的平地上,周圍有數里之闊。城牆用板築而成,略呈方形。東西開有磚石砌成的兩個門洞,東門寫著“武關”,內門還寫有“少習關”的別名。城關南臨丹水,北依秦嶺,地勢雄險,易守難攻。公元前二九九年,秦昭襄王就是在這裡誘捕了楚懷王,因此楚國遺民始終不能忘懷這個屈辱的騙局。懷王死後,民間常有人在此招魂。傳說有百姓突然發病,用懷王的口吻說:“寡人一定要從這裡滅掉秦國,否則絕不返回楚國!”雖然說楚懷王客死秦國,冤魂難返,但是在楚國強大之時,秦國派張儀多次誆騙楚國,仁厚的楚懷王不聽昭睢、屈原等忠臣的勸告,屢屢上當。所以後來屈原在悲憤之餘,寫了許多詩篇來發洩心中的悲苦之情,其中最著名的《離騷》中,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意思是:“國內既然沒有人瞭解我,我又何必懷念故國舊居;既然不能實現理想的政治,我將追隨彭咸安排自己。”還有《九章·惜誦》中有“懲於羹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意思是:喝熱羹時被燙過的人,心懷戒備,見了冷菜涼肉也要吹一下。他的詩篇抒發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傳到楚國後就激起了廣大民眾對楚懷王的深深懷念和對楚國亡國的悲悼之情,因此楚民對秦國深恨至今。這條交通要道在過去的數百年間,秦、楚兩國在此不知進行了多少場波譎雲詭的明爭暗鬥。時至今日,沛公的軍隊也是奉了楚懷王熊心的命令要入關滅秦,這種巨大的號召力是非常震撼人心的,而這種興旺幻滅的歷史因果,也是非常耐人尋味。單有《武關》詩嘆道:

貽笑當年六里慳,徒留遺恨塞商山。

懷王仁厚缺心眼,屈子離騷淚竹斑。

天意亡秦胡也在,熊心不楚魄難還。

不然請問雲間月,何照鸞軺入武關?

寧昌來到關下,早有人報上關去。關都尉名叫朱蒯,是秦國的將軍,奉命鎮守武關。當他聽說副都尉戚鰓已經投降了楚軍,心裡不免緊張起來,於是來到關前察看情況。寧昌見到朱蒯,就說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咸陽報告。朱蒯大怒道:“你是敵國的賊人,怎麼能進入?”寧昌就義正辭嚴道:“我辦的是國家大事,如果你耽誤了,這可是殺頭的重罪!”朱蒯聽了這話,心中疑惑起來,就問寧昌受何人的差遣。寧昌道:“丞相大人早有書信和楚國往來,我是奉了劉將軍的命令,要去咸陽覆命。”朱蒯就派了一個軍士出關來查驗書信。寧昌就把子房的信送給秦軍。秦軍拿了信跑進來給朱蒯看。朱蒯接過信,開啟一看,見上面寫著:

丞相大人閣下:您的來信我已覽閱,深知您為秦國分憂解難的事情,不過您說的安定秦國的計劃,在下尚有疑慮。現在派寧昌為特使,前來當面和丞相洽談商榷,希望丞相大人能早日作出決定,楚軍必不敢入關,秦、楚兩國也必將互不侵犯。盟友劉邦頓首拜上。

朱蒯看了信,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但從信中看出沛公和趙高早有書信往來,就責問寧昌道:“這是什麼意思?”寧昌假裝生氣道:“趙大人為秦國盡職盡責,一片忠心,你身為外將,怎敢過問朝廷之事?”一句話問得朱蒯啞口無言。朱蒯心想,秦國大權確實在趙高之手,如果這件事是真的,得罪了趙高,自己必定沒有好下場,就只好放寧昌入關。寧昌和隨行人員入關後,就徑直向咸陽奔去。朱蒯放走了寧昌,心裡猜測不透趙高究竟在幹什麼,又覺得自己也真的無權過問朝廷的事情,就只好把沛公攻佔了南陽郡的情況寫成了奏報,派人向朝廷送去。

連日來,二世在錦城整日舉辦萬豔盛會,飲酒作樂,十分快樂,就是他的嬪妃也都快樂得不同尋常。但是有一個人卻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並且時時刻刻穿梭在人群之中,就如同幽靈似的,他似乎在防範著什麼。此人就是中丞相趙高,趙高雖然已經控制了二世,但他總是擔心有人會暗算他,所有經常看上去心神不寧的樣子。

有一天,趙成忽然派人來見趙高,說有機密之事要見丞相大人。趙高就走出來。趙成見到趙高後就說:“丞相,山東有密使來報,說是章邯已經降了項羽!”趙高一聽此訊息,並不感到意外,就淡淡地道:“不可能。”趙成道:“此事千真萬確!”就把詳細的情況說了一遍。趙高就慢慢冷靜下來,便吩咐趙成道:“一定要隱瞞此訊息,千萬不可讓皇帝知道!”趙成答應了,又小聲道:“丞相,劉邦派來了特使,說是有機密之事要和您單獨商議。”原來寧昌已經到了咸陽,他聽說趙高就在錦城陪同二世皇帝作樂,就徑直來到城門求見,所以他先見到了趙成。趙成也是非常小心謹慎,聞聽是敵國的特使,也不敢張揚,就悄悄地前來報告趙高。趙高聽說劉邦派來了特使,勃然變色道:“劉邦的使者怎敢來見我?他在什麼地方?”趙成就用手指了指,道:“就在那邊。”趙高還想發火,但慢慢一想,就又安靜了下來,便以目示意趙成領著他去見特使。

趙成就領著趙高來到了僻靜處,見到了寧昌。趙高就想給寧昌一個下馬威,便突然喝令左右,將寧昌抓起來砍頭。寧昌卻不慌不忙地道:“我是楚將劉邦的特使,如今光明正大地前來和丞相商議事情,您卻不分青紅皂白要殺我,真是太愚蠢了!”趙高就冷笑道:“劉邦是楚寇、叛逆、賊首,我今天先殺了你,就是給他一點顏色看,哼!”寧昌就失笑道:“丞相殺了我,您也得死啊,可為什麼不等我把話說完呢?”趙高就奸笑道:“劉邦是想從我這裡打歪主意,門都沒有!有什麼屁快放!放完我就殺了你!”寧昌大笑道:“我是前來‘吊賀’丞相大人的!”趙高聽他說出了吊與賀兩個字,心中一愣,就問:“為什麼說‘吊賀’二字?”

寧昌就胸有成竹地說:“你身為秦國的丞相,皇帝的近臣,卻利用皇帝的關係,不知殺了多少人?現在又隱瞞了山東的戰事,函谷關以東早就不屬於秦國啦,章邯也已經投降了項羽,而劉沛公也率領二十萬大軍打到了武關。眼下楚國的兩路大軍不日將會同時到達咸陽,到那時咸陽將會玉石俱焚,一切都要完蛋!遠的不說,就拿眼下來講,如果二世皇帝知道了大人您隱瞞事實的真相,請問丞相,您還有活路嗎?因此我來弔唁您!”

趙高聽了這話,頓時感到毛骨悚然。過了一會兒,又問第二個“賀”字如何解釋。寧昌見時機已經成熟,就單刀直入道:“丞相如果聽了我的勸告,您搶先立一件不世之功,那麼等到沛公的大軍進入咸陽,您就能夠永遠地保住富貴啦!”趙高聽了這話,臉上的肌肉似乎都抽搐了起來,也彷彿是說中了他的下懷。不等趙高開口,寧昌又接著說:“二世的昏庸世人誰不清楚?秦國不是您長期搗鬼,局面怎麼會變成這樣?您和我都是明白人,您也不要再狡辯。我來的時候就對劉沛公保證過,趙丞相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非常人可比,事實也是如此。我遍觀秦國群臣,誰的聰明能和大人相比啊?因此除掉二世的功勞就一定非您莫屬了!自古幹大事的人也最清楚誰能幹成大事,所以劉沛公才秘密地派我來和您謀劃事情。丞相如果真能幹成一件豐功偉績,您必將是千古的功臣,又是天下人心目中的英雄啊!這難道不值得慶賀嗎?”

趙高聽了寧昌的話,竟然呆若木雞。寧昌又進一步道:“我聽說‘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著為英豪。’智者處事要靈活多變,一旦坐失良機,後悔就來不及了。所以說植物在春天開花,秋天結果,這是自然的規律,客觀的存在決定著人的主觀意志和行動。現在機會來了,而丞相不善於抓住,這豈不是坐失良機?”趙高沉默了半天才從牙縫裡擠出一句話:“你怎敢向我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我先殺了你!”寧昌卻哈哈大笑道:“一個本末倒置,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知何去何從的人,我私下裡為他感到痛心疾首,我還能替丞相謀劃什麼呢?”

趙高聽了這話,驚得幾乎要癱倒了,他覺得這話非常地耳熟,彷彿是有人說過,可一時想不起來是誰說的。他略定了定神,就想起來了。對,以前在沙丘宮,他為了自己的計劃得逞,就是拿這話來遊說李斯的,今天怎麼寧昌卻用這話來遊說我?沙丘之謀後,李斯雖然保住了相位,可他最終還是死在了我的手裡。如果我今天聽了此人的話,還不知道將來我會死在誰的手上啊?此人究竟安的是什麼心?他真是劉邦派來和我約定大事的嗎?不過楚人鬧得確實很兇,我今天若是將他殺了,楚軍真的要是打到咸陽來可怎麼辦?趙高想到這裡,心裡就猶豫了,於是用緩和而平靜的口吻對寧昌道:“先生跟我來吧!”寧昌見此,心頭就掠過了一絲的笑意。

沛公的人馬剛剛到達宛城,趙高的使者也到了這裡。這日沛公正和張良商議事情,聽說趙高的使者到了,二人就合計了一番,然後傳令使者進見。沛公見到使者後,裝作是見怪不怪的樣子,故意大聲叫嚷道:“你又是哪位將領派來的,我到咸陽不會殺你們的,放心放心。快!快!帶出去燎一下!”不等使者開口,士兵們就把趙高的使者推搡到了帳外。早有人拿來了火炬,就對著使者開始了全身的燒燎,還有人拿來了藥水對著使者一頓噴灑。使者被弄得無地自容,不知說什麼才好。原來秦國以前有一項規定:凡是諸侯的使者出使到咸陽的,秦國人就拿這種辦法來對待,目的是擔心來客的身上,還有馬、車轅軛上面附有傳播疾病的蚊蟲和x蚤,用火燒燎一番,就能夠達到消毒、滅蟲及防疫的作用。沛公拿這個辦法來對付使者,目的是在有意羞辱他。

使者被弄得非常狼狽,就大聲道:“我不是別人的使者,我是趙丞相派來的!”旁邊有人聽到這話就故作驚訝地問:“什麼?什麼?你說什麼?你是趙丞相派來的?”使者連連說是。軍士就趕緊跑進去向沛公報告。沛公聽到報告,連忙走出來呵斥大家住手,然後親自走下臺階迎接使者進帳,道:“使者大人,多有得罪,我真不知道您是趙丞相派來的,恕罪!恕罪!”沛公說罷,就畢恭畢敬地迎接使者進門。使者來到府堂上,沛公就請他上座,然後道:“我派寧昌去和丞相見面,真是出於真心啊,不知道你家丞相有什麼高見?”使者道:“丞相大人覺得事情比較棘手,心裡尚有疑慮,故而命我前來與將軍商議。”沛公道:“我與你家丞相是真心相約,若是趙丞相有意建功立業,等我進了咸陽,一定與他平分關中。我劉邦說話算數,絕不食言啊!”就吩咐左右,拿出了酒肉款待使者。使者酒足飯飽後,就真誠地說:“將軍的真心我一定轉告丞相,不過您一定要保密啊!”沛公心領神會,道:“那是自然。”說著就當即寫了一封信交給使者,道:“憑此信,請你家丞相放寬心。事成之後,我們平分關中!”使者就裝好了信,然後告辭。沛公又給他許多的財寶。使者大喜過望,出門後就快馬加鞭地向咸陽馳來。

使者來到咸陽,見到趙高後,大談沛公的真誠和仁德,又將信遞給了趙高過目。趙高開啟信一看,見上面寫著:

大秦國至尊至貴的趙丞相閣下:我劉邦聽說善於謀劃的人一定具有遠見卓識,丞相就是這樣的智者。現在秦帝殘暴不仁,六國的豪傑已經相約要共同進兵咸陽,目的就是要推翻暴秦,誅滅秦國。現在趙丞相若能獨當一面先除掉二世,幹一件不世之功,那麼楚軍進關後,就一定與丞相平分秦地,決不食言。我私下認為:只有丞相,才能幹成如此之殊勳,萬望趙丞相能夠縝密謀劃,誠為天下剷除暴虐。楚將劉邦頓首拜上。

趙高看完信,又問武關的情況。使者道:“武關的將領和劉邦爭著約降呢。”趙高大驚失色,就問何以見得。使者就把初次見到劉邦時聽到的話,還有燒燎蚊蟲的事情說了一遍。趙高心中大怒,沒想到秦國已經有人比他還會使舵。此時,東方的告急文書一份連著一份地送來了。趙高此時見山東的土地已經全部失去了,二世一旦知道事實真相,確實就要殺死他,於是將心一橫,就立即召見寧昌。寧昌進來後,趙高就對他慨然道:“我已拿定了主意,決定要幫助先生為天下除去一害!”寧昌聞言大喜,道:“我本來就知道丞相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現在果然如此!”二人就具體的事情一直謀劃到了天亮。

次日,趙高來到錦城。趙成見趙高來了,就道:“皇帝玩了個通宵,剛剛睡下。”趙高就偷偷地把趙氏兄弟全部召集起來,道:“章邯已經降了項羽,劉邦也已經打到了武關,咸陽危在旦夕。二世如果得知此事,我們全族都要完蛋啦!你們一定要把好城門,千萬不能放外人進入城中,違令者必斬!”趙氏兄弟就齊聲道:“謹遵丞相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