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韓修曄與子龍大戰一場,正殺到好處,鬱瑾恐修曄有失,急令鳴金收兵。修曄聽得鳴金,架住火龍槍,叫道:“項子龍,非我怕你,只因我兄弟鳴金,不好違背,明日再戰。”子龍道:“怕你?你敢來,定要生擒活捉。”各自收兵,不表。

不言兩家城下鏖兵,卻說那突厥四公主穎兒,自成都回國,日思夜想。可汗見得,謂公主道:“王兒,既然想那小子,父汗與你修書一封,去長安尋他。”公主大喜,到了長安,卻聞成都伐陳去了,請得天子金牌,南下尋覓。如今來了夷陵,見四面旌旗閉空,卻是南陳旗號,心頭大驚。暗自忖道:“小冤家,你怎麼如此不小心,被人四面合圍,這可怎麼好?罷了,不免要踹營了。”

是夜,月黑風高,鴉雀無聲。公主趁著月色,催開追風馬,一擺掌中八卦槍,衝入敵陣。陳兵見了,大叫道:“哎呀!不好了,有人踹營了!”陳朝兵將被這一聲喊,驚死不少,再看時,只公主一人,冷笑不止。口裡怪叫一聲,把一字鏜、二鋼鞭、三尖刀、四楞銅、五花棒、六纓槍、七星劍、八仙戟、九龍刀、十楞錘望著公主前後,馬左馬右廝殺。把一字鏜肩膊亂打,二鋼鞭掃在馬蹄,三尖刀面門直刺,四楞銅腳上叮噹,五花棒頂梁就蓋,六纓槍照定分心,七星劍劈著腦後,八仙乾搗在咽喉,九龍刀頸邊豁綽,十楞錘下下驚人,好一場大殺!正是: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穎兒全然不懼,左手掣出要間驚鯢劍,右手攢緊八卦槍,前遮後攔,左鉤右掠,上護其身,下護其馬。鉤開一字鏜,架調二鋼鞭,逼下三尖刀,按定四楞銅,攔開五花棒,掠去六纓槍,遮調七星劍,閃過八仙戟,抬住九龍刀,掃去十楞錘,殺得陳兵一個個:

血流好似長流水,頭落猶如野地瓜。

公主殺過多時,卻來兩個陳朝將官,一個:

頭戴青銅獅子盔,頭如笆斗面如灰;兩隻眼珠銅鈴樣,一雙直藍掃帚眉。身穿柳葉青銅甲,大紅袍上繡雲堆;左插弓來右插箭,手提畫戟跨烏騅。

另一個怎樣打扮:

頭上映龍綠扎額,面貌如同重棗色;兩道濃,黑眉毛異,一雙大眼烏珠黑。內襯二龍官綠袍,外穿銅甲魚鱗葉;手端一把青龍刀,坐下一匹青毛吼。

公主見了,大叫一聲:“兩個蠻子,留下名來。”二將冷笑道:“你這小妮子,要問俺弟兄之名麼?乃是皇上萬歲麾下護駕將軍章龍、章虎便是。奉林將軍將令,在此守東城汛地。你獨馬單槍前來送死麼?”公主笑道:“我把你兩個蠻子!怎麼攔阻奶奶,不容進城?立刻讓開,饒你們一死。若然執意攔阻馬前,超度你見佛。”章龍、章虎哈哈大笑道:“小妮子,你想要進東城麼?不要白日做夢,好好退出,算你走為上著。不然,林將軍軍紀嚴明,怕捉了你,難逃一死。”公主聞言,知多說無益,把槍一擺,喝聲:“照槍罷!”望章龍面門刺來。把方天戟一架,馬打交鋒過去。章虎把刀一起,喝聲:“小妮子,看刀!”望頂樑上一刀砍下來。公主把槍“噶啷”架開。這章家兄弟一前一後,攻防有度;那公主是年少英雄,智謀驍勇,百忙裡一槍逼開了戟,喝聲:“蠻子,照槍罷!”一槍望章龍面門挑進來。伍龍把戟鉤開。這三人戰在沙場,一來一往,一衝一撞。正是:

槍架戟,叮噹響當叮;槍架刀,火星迸火星。那三人,好似天神來下降;那三匹馬,猶如猛虎出山林。十二個蹄分上下,六條膀子定輸贏。營前戰鼓雷鳴響,眾將旗幡起彩雲。炮響連天,驚得書房中錦繡才人頓筆;吶喊聲高,嚇得閨閣內聰明繡女停針。

這三人殺到二十回合,公主兩臂痠麻,不覺發了怒,把銀牙一挫,喝聲:“照槍罷!”一槍直望章龍心口刺來。章龍叫道:“不好!”要把戟去鉤他,可惜來不及了,正中前心,死於馬下。章虎見兄死了,心中一慌,不提防公主趁勢橫轉槍來,照伍龍腦後一擊,打得頭顱粉碎,跌下馬來,嗚呼哀哉了。

兩將雖喪,公主兀自喘息不住,殺得兩目昏花。行至護城河邊,把馬帶住,望城上高聲叫道:“城上的隋軍,快把城門開了,奶奶是宇文將軍正房。”小卒聞言,滿腹狐疑,急報與晉王知道。晉王道:“你這廝痴傻,既然是天寶將軍正房,快叫去相認,報與孤家做什麼。”小卒得令,急把成都請上城頭。成都看去時,卻是公主,身後一隊陳兵逼至,驚叫道:“速速開啟城門!”小卒聞言,急開啟城門,放下吊橋,容公主入城。

成都恐公主有失,親自下城接住。公主見成都親來,卻耍起小性子,身子一軟,栽在成都懷裡。兩邊士卒見了,忙閉了眼。成都哭笑不得道:“姐姐,不在家待著,跑這裡做什麼?外頭一眾陳兵,想是踹營來的,可有傷損?”穎兒道:“奶奶想你了,不歡迎麼?至於城外陳兵,都是些廢物,被我一通槍打散了。”成都道:“既然不曾傷損,還是上馬罷!周圍軍士看著呢。”公主聞言,柳眉倒豎,一把扯住成都左耳道:“大傻瓜,你看看周圍,哪個睜眼了!”成都看去時,果然如此,喝道:“你們這些沒良心的,本將軍平日待爾等不薄,怎麼現在眼都閉了。”軍士道:“將軍,不相干,嫂嫂來了,我們都是累贅,你們才是主人公。依小人們看,您還是抱著嫂嫂去見晉王罷。怎麼說,王妃也隨軍的。”公主聽言,心頭歡喜道:“傻瓜,聽到沒有。你部下都這麼說,你還是照辦罷。”可笑成都,正是:石將軍賣豆腐,人硬物不硬了。也無他法,輕輕抱起,望總兵府便走。小卒見了,忙把公主戰馬牽至後槽,槍劍收好。正是:

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

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