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各大菜系之大成可還行?!

姚遠自負是沒那個能耐,但是能激發出這些老神仙的熱情,從他們身上多掏點東西才是正格的。

別看是四十多個農家院,也可以理解為四十多個包間,但是每家必須得做到差異化經營,這個美食村才能算是成立,有了這些老神仙坐鎮,就不怕玩不出花樣來。

當然有了差異,廚房需要提供的菜品品種就多了,到時這個出品質量怎麼能保證,就讓人頭疼。

這段時間就是要釐定每家經營戶的經營特色,幫忙制定好各戶的選單,還得兼顧廚房壓力,乾的工作可以說是繁瑣又燒腦。

比如劉秀萍家經營平城八大碗,八個扣碗提前製備好,放入冰櫃冷藏。一個完整的套餐就包括八個扣碗、八個冷盤、一個湯菜、還有一份主食,是為標準的十到十二個人一桌準備的。

那麼來的客人只有兩位,怎麼辦?

這樣就得分開好幾種套餐,從八大碗裡選出兩個扣碗,再配上兩款冷盤、一個湯菜、一款主食作為搭配,從確定套餐內容再到制定價格,就夠姚遠一陣忙乎。

客人不喜歡套餐,希望自己零點又該怎麼辦,那麼每家每戶都需要有一個選單,別看選單上的專案不多,可是每一樣都得標註價格,還得把每道菜的內容、配料給經營戶標註好,方便客人選擇。

完後就是要跟經營戶商量出一個庫存比例,那些菜品需要長期備貨,哪些菜品按照經營情況隨時從廚房進貨就可以。

姚遠這是給自己出了一個大難題,就想在一個村子裡,儘量多弄幾種風味的套餐,所以自己就被套了進去。

這還只是一家經營戶,這幾十家經營戶就需要挨個捋一遍,其中還要考慮到成本控制,定價不能太高,比起城裡的館子,必須要便宜。好在先期裝修好準備開業的就只有五家,才算是把工作壓力減輕了很多。

五家就打算弄成五個風格,再把這五個風格推廣的全村。已經決定的套餐形式包括八大碗、魚火鍋、這兩種肯定是要上的,剩下的套餐產品就得利用這段時間儘快完善,涮羊肉、燜酥鍋、全羊宴、全魚宴這些套餐哪個上、哪個不上,都需要仔細的斟酌。

所以,最近這段時間姚遠成功的把自己變成了個大忙人,忙的每天腳不沾地,忙的風捲殘雲,都懷疑自己的這個美食村計劃就是自討苦吃,事情總是想起來容易,幹起來難!

萬幸有了韓明的加入,工作被他分擔了很大一部分,砧板出身的韓大廚,對成控制非常敏感和諳熟,二十年的工作經驗再加上他走南闖北的見識,很容易就理解了姚遠的思路,對把這間廚房打造成什麼風格也做到了充分理解。

每天早上的例會,就在看得見風景的二樓包間舉行。

韓明沉默半天,終於抬起頭:“不行就上涮羊肉吧,雖說附近那個羊房鎮的涮羊肉名氣很大,也已經形成了規模,但是咱們不怕競爭,那麼好的灘羊不用出來就太可惜了。而且這個天氣也漸漸冷了,小山村裡的一個熱火鍋,對遊客還是有吸引力的,尤其到了冬天再下了雪以後,山上的積雪是不會化的,吃著火鍋看雪景,想想就挺美。”

姚遠盯著就問:“那咱們的賣點是什麼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光靠羊肉品質賣點還是有點單薄,不一定能幹的過人家呢?”

“羊肉品質好就是決定性的,不行我把砧板分組,戰場前移,每天一上班就派出一組駐村,主打手工鮮切羊肉,想當初平城涮羊肉羊肉最早出來的時候,不是就在飯館門口擺上一排羊肉床子,食客來了先是圍著看,看誰的切肉手藝好,就選誰切的羊肉嘛,咱們也按這個路數來行不行?帶著點表演性質。”

姚遠興奮地搓搓手,這樣的廚師長就難得,韓明已經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思路,他出的這個主意還真是不錯:“你手下能挑出這麼多能幹的人嗎?”

“都是幹砧板的,只是切個羊肉而已,不難,換個大刀練習幾天,糊弄食客應該是沒啥問題吧?”韓明思索著。

“那就選集中在一起的兩三個院子,找個空場,佈置好現場切肉的幾個羊肉床子?路口再安排個夥計,扮上古裝吆喝兩聲?乾脆就把東安市場最早的涮羊肉的現場給復刻出來?”姚遠有點激動。

“那就少不了再擺幾個攤子,賣些羊雜碎湯、火燒之類的,正好就解決有些遊客不想吃正餐,只想吃點小吃墊墊肚子的需求;那些個家裡不適合開成農家院的農戶也就有了事幹。”韓明一看也是對涮羊肉的發展史也挺了解, 更難得的是這一下就解決了另外一個大問題,村裡有幾戶住的實在是偏僻,根本不適合改造成農家院,有了這個主意,他們也能參與進來,而且不一定比經營戶掙得少。

別問姚遠是怎麼知道的,羊雜湯跟滷煮火燒的道理可不是一樣嘛,而且這個更加簡單。至於烙幾個火燒、或者是打幾個燒餅,對於乾麵點的程樂樂來說應該不太難吧。

銅鍋涮羊肉畢竟是平城的特色,天氣會越來越冷,美食村裡應該有它的一席地位,於是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調料還是姚遠自己的私人配方,幾位廚師嘗過以後都覺得可以,什麼二八芝麻醬那個就不是玩意,在農家院裡吃灘羊做的涮羊肉必須得是純正的芝麻醬,用了調料水卸開,大塊腐乳少放,就用純正的韭菜花提味,簡簡單單的幾個基礎料,就能激發出灘羊最鮮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