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酒窩少女”詫異,這道“燜酥鍋”可不就是最最家常的魯省的地方菜嘛,用料簡單樸實極了。

陳老爺子用他那濃厚的泉城口音不緊不慢地介紹著食材:“這道菜就因為是家常菜,所以每家每戶的用料都會有點區別,沒有一定之規。當年我媽媽是怎麼做的,今天我就原封不動的也選用了這些,儘量復原當年家裡的味道吧。”

“首先是這些海帶,儘量選用厚實一點的幹海帶,這樣長時間燉煮以後,海帶的口感綿糯,這一鍋做出來,當年我最愛吃的可就是這捲了肥肉的海帶了。”老爺子邊說著邊將海帶用刀給裁剪整齊,完後捲入肥膩的五花肉,捲成一個卷以後,再用牙籤給紮好形成一個規矩的海帶卷。

老爺子已經七十多了,操作起來手有些顫抖,畢竟歲月不饒人啊,但是所有人看的都挺認真,工作間裡鴉雀無聲。

程樂樂突然打破安靜:“陳老,我要是用鮮海帶做行不行啊?”

陳老爺子手下停了一下,抬起頭,眨了幾下眼睛:“我也不知道啊!”

不知道可還行?!您可是堂堂的大師哎,眾人被這個回答下了一跳。

“我從小就是用的幹海帶,從來沒試過用鮮的,不過以後你們可以試一試,也許效果也不錯呢。”

老爺子微笑著,樸實平和、真的是有一說一。

說完就往一口大鍋裡依次碼入大棒骨、海帶卷、五花肉、蓮藕、鮁魚、炸豆腐,嘴裡還在慢條斯理的說著:“這道菜呢用豬肉、牛肉都可以,脂肪含量一定要夠,成品味道才香,但是不建議用羊肉來做,因為燉煮時間長,羊肉不禁燉煮就會煮飛了。”

每放入一層食材,便往裡撒上些五香料和蔥姜,接著又用豆包布包住一堆花生米,放入鍋裡:“有人知道我這個豆包布是幹什麼用的嗎?”

韓明恭恭敬敬的像個小學生似的搶答:“就為了方便,起鍋的時候,花生好能一下拿出來。”

老爺子點點頭:“沒錯,就是這個道理。”

韓明、韓大廚、已經是三胎的爸爸的人了,回答出這麼一個低端的問題,臉上露出小學生受到了表揚的得意勁。

接著陳老爺子又拿了幾葉白菜,去除掉白菜葉,只選白菜幫子,將白菜幫子蓋在了慢慢一大鍋食材上面:“白菜幫子禁煮,白菜葉子就不要用了,四個小時以後,白菜葉子煮的就不剩什麼了。”

也是哦,他面對的不光是前面的一群專業的廚子,鏡頭後面還有百萬粉絲呢,所以老爺子的講解簡直就是細緻入微,就算是沒有什麼廚房基礎的人,按照他的影片,也能毫不費力地學做出來。當然味道的差別肯定會有的。

老爺子隨後將一個大平盤扣在了白菜幫子上面,開始往裡加水、調味:“水和食材平齊就好,我這裡大約是十斤的原料,那麼加醬油就是八兩、醋八兩,最好選用米醋,料酒要五兩、糖要五兩,鹽先加入三十克,這個大概是八分口,要先煮三個小時以後,嘗過味道以後,在做調整、定口。”

“酒窩少女”就嘀咕,這麼大的大師,怎麼還不能一下子找準味道呢?

陳老爺子不緊不慢接著說:“記住一個咱們行的定律,叫做適口者珍,這道菜講究的是鹹鮮、帶小酸甜,大家可以在燉煮上三個小時後,嘗一嘗味道,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定口。”

說完一個大鍋蓋往鍋上一蓋,這道菜就

(本章未完,請翻頁)

算是齊活。就等三個小時以後開蓋定口,然後再煮一個小時,關火再悶上一晚,把味道入透才算徹底完成。

就有人心裡暗自嘀咕,就這麼簡單嗎?

姚遠就趕緊問:“老爺子,您今天選的是鮁魚,這是海魚,要是我選用淡水魚行不行?”

陳老爺子邊洗手邊回答:“哪有什麼不行的,很多人家都會用鯉魚、草魚來做,知道我為什麼今天選鮁魚嗎?”

姚遠搶著回到:“因為老太太當年就用鮁魚唄?”

陳老爺子呵呵笑著:“還因為鮁魚它便宜......”

就這麼一大鍋,都是最普通的食材,要經過四個小時以上的燜煮,才能成就一鍋魯省人無人不喜歡的年菜,這就簡直是為這個“紅旗美食村”量身打造的一道拳頭產品。中/央廚房一大鍋做好以後,分給經營戶,客人來了只要簡單加熱,切一下就能上桌,完美!

姚遠跟負責攝像的小夥交流了一下,確認全程已經錄了下來才放了心,還再叮囑了一遍,原始素材要給自己發過來,自己要保留。

一道“燜酥鍋”不起眼,可是裡面的商業價值可不會少。這是撿到寶了。

.......

接著就是一道魯菜裡面的代表菜“蔥燒海參”!

“當年我的師傅黃中庭先生在泉城的全國廚藝交流大賽上做過這道菜,當時這道菜做好以後,現場拍賣價格是六千四百元,那可是二十年前的價格。”陳老爺子說道這個蔥燒海參臉上就忍不住的得意。

二十年前,一道菜賣出了六千多的價格!人群裡就一片騷動。

“我學的還不算是太到位,今天就努力原汁原味的複製出師傅當年的這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