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港生?”姚遠看著這個名字就想樂,完後就特不客氣的問道:“你父母是不是當年跑過去的?”

陳港生就好奇:“姚先生是怎麼知道的?”

“當年跑過去的,有一半人給孩子都起名叫做‘港生’。”

“也不是啦,沒有那麼誇張的。”陳港生撫了撫金絲眼鏡,認真回答。

“那你也想租下這個小白樓用來開餐廳?準備開個什麼樣的餐廳?”

“茶餐廳你們懂不懂?主要是粵式的點心、還有炒飯、炒麵一些簡單的快餐,還有些茶水、飲料供應。”陳港生很是坦率。

“那你找我們談啥呀,直接租下地方開幹不就行了?”姚遠揣著明白裝糊塗。

“我想租,可是那位馮主任不太願意,說是你們先看好的地方。既然你們看好我就不好再去添麻煩了,但是我聽馮主任介紹你們這個小院西餐廳,說非常棒,我呢也來過、看過你們的這個餐廳的選單,很是讓我驚訝,覺得你們這個餐廳的形式非常好。”

陳港生舔了舔嘴唇接著說:“雖然你們還沒有開業,但我覺得你們這裡肯定是有餐飲業的高手,選單設計非常好,定位非常準,我就想過來跟你們當地的業界高手學習一下,那個地方能不能租到對我不是特別重要,我這是第一次上來平城,就想多交一些業界的朋友,學習學習,這樣以後再來這裡發展,就會更容易一些。”陳港生可能是感覺到了對方,尤其是那位黃總的敵意,一上來就連忙把自己的來意解釋的清清楚楚。

“你是說你不一定要租那個‘小白樓’?”黃小川挺了挺身子。

“當然是啦,我剛剛上來也就一個禮拜的時間,開餐廳這麼大件事情,不用那麼快的做決定的。”陳港生一臉的坦誠。

“那他麼你還找商委的人替你說話?”黃小川不理解。

“啊呀,我一個人來到平城,一個人都不認識,就從報紙上找到了商委的招商電話,打了過去,說想要投資開辦餐廳,沒想到他們那麼熱情啦。”

艹!合著就是一場誤會!

不過姚遠倒是挺理解的,整個平城渴望外資,渴望外來的投資簡直已經是到了求賢若渴的狀態,這個年月,隨隨便便一個外國、或者港澳臺的身份,只要說出一點點想投資的意向,立馬就會被有關部門當做大爺給供起來,有求必應那是最基本的。

陳港生以港人的身份跑去商委,說要投資餐廳,那商委為了這點港幣,肯定會賣力氣極力促成這件事情。倒是正主人家根本就沒著急,還在考察階段呢!

這個狀態怎麼說呢,也好也不好,好處是國內開始真真正正的使用外資、利用外資,幫助了國內的建設。

二三十年後的盛世,就是現在的人民公僕折下身段,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四方拉投資,一點一點的打下了基礎。

當然,有不少投機者也湧了進來,就利用我們這種心態,開始設套耍心眼,讓初開國門的政府與企業,也吃了不少啞巴虧。

比如部分故宮出售的藏品,居然被某個港慫來了個捲包燴,利用國內渴求外資的心理,低價搶購了大批的藝術品,尤其是些字畫。當我們的管理人員還為換回來那點港紙開心的時候,這些藝術品被運到港城後,透過幾場拍賣,價格不知道翻了幾番,那位港人從而從而一夜暴富,直到若干年後還是港城最大的收藏家。

上面說的是剛剛開啟門,我們自己對自己產品的價值定位還不夠準確,算是賣便宜了,也不算是太離譜。更為甚者,就是有些心懷善良的企業領導和政府領導的過度開放,或者說是無知,造成了一些重大損失,再也無法彌補。

書房四寶“筆、墨、紙、硯”中,有一種紙叫做“宣紙”,號稱千年壽紙、紙中之王!,產自徽省的宣州,隔海的東瀛人對宣紙的生產工藝早就覬覦已久,甚至派出了商業間諜多方打探,但終未得手。

沒想到就在改革開放後,有東瀛商團去了一家造紙廠參觀,造紙廠領導熱情款待,不只是開啟廠門帶領參觀,還對生產工藝有問必答,連蒸煮原材料的鹼水濃度比例這樣的細節也講的清清楚楚,生怕人家學不會。

東瀛人臨走時還贈送檀樹皮、長稻草漿和楊桃藤這幾個關鍵生產原料,真不知那位領導腦子裡都裝的是啥,反正接待外賓是政治任務,他的任務完成的很好,外賓很滿意就是了!

從此以後宣紙製作工藝便不再是徽省獨有,而東瀛人則得意洋洋地宣佈:世界宣紙,東瀛出品佔據了半壁江山!

鋼筆是時下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同時一支好的鋼筆也是身份的象徵,國內也有自己的名牌,比如“英雄”比如“金星”,這些產自滬上的品牌,都有自己的獨有技術,這些技術在國際上都是獨步領先的,比如筆身拋光。

當米國派克金筆的老闆前來國內訪問,希望交流學習時,居然發現鋼筆廠廠門大開,所有加工技術就在眼前一覽無餘,參觀生產線的同時,一架小小的攝像機,便把所有的操作過程記錄下來,回去照著操作就可以了,哪裡還用交流學習那麼麻煩,抄個作業的事,就把本應該是絕密的筆身拋光技術拿到手了。

有的就是更加令人無語,高盧國人來了,咱就熱情接待,客人看上了咱們縣的豬種不錯,領導一高興,乾脆就送你幾頭,你帶回去自己配種唄。殊不知,幾頭優良梅山種豬,就把整個高盧國的豬肉養殖業的發展,一下子縮短了二十年。

一邊渴望外匯,一邊簡直就是敗家,那特麼是幾頭豬的事嗎?還求著人家來投資?你想要外匯,就把那幾頭種豬一賣,每頭不得換來個上萬塊啊,還得是美金!比那些虛頭巴腦的投資意向不來的更直接、更是在?!

......

所以,面對眼前這個港慫、小年輕,姚遠就挺謹慎,問的挺多,答的少,就想先知道對方的底細才能照方抓藥。

直到弄明白了這位‘港生’的真正目的,才算放下心來,合著就是一個來探路的啊,人家根本就沒有死乞白賴的非得租那個小白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