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豬下水裡的商機(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媽一努嘴,案板上的肉一堆一堆的分開,上面分別都放了硬紙板,硬紙板上寫了價格。
五花肉:“一塊五。”
豬大腸:“五毛”
“五毛?”姚遠有點不敢相信。
訕訕的指著一堆豬大腸,小心翼翼的問著買肉的大媽:“這個大腸是五毛錢一斤嗎?”
“怎麼看不懂啊?那不寫著呢嘛,五毛一斤!”大媽不耐煩的嘟囔著:“那麼大個人了,不識字啊?”
姚遠陪著笑:“識字,識字!就是眼神不好。”
再看看旁邊的一堆豬肺,上面寫著三毛五一斤,怎麼覺得這麼便宜啊,比雞蛋都便宜。
不過也是啊,雞蛋多有營養,能吃的起雞蛋,誰還買這些個豬下水啊,費油費火的還不好做。看來這時人們的消費觀念跟後世真的是不一樣,姚遠覺得自己撿到寶了。
伸手進兜裡,捏一捏自己剩下那幾張紙幣,感謝昨晚上騎車撞自己的那位漂亮姑娘。人家可是厚道人,給自己刮破了點油皮,可是花了五斤多的五花肉的價錢賠償了啊。
“那什麼,大姐,您給我來上兩斤腸子,再來兩斤肺頭,五花肉也來上個一斤。”姚遠站在櫃檯前猶豫了一會兒就開了口。
買了一大堆豬下水的姚遠,還不知足,又在賣調料的櫃檯前挑挑揀揀的選了點黃醬、八角、香葉、小茴香之類的香料。
小胖家裡有些五香料,今天早上姚遠已經用了一些,不過他的那些香料不知道已經放了多長時間,為了保險起見,姚遠又買了一些新的。
最後又從商店裡買了五斤豆腐,姚遠才心滿意足的轉身往家,不對是小胖家走去。
京城有個著名的小吃,叫做滷煮火燒,據說是從宮裡面傳出來的蘇造肉演化過來。用的都是豬大腸、豬肺頭、五花肉還有些炸豆腐,跟烙出的死麵火燒煮在一起,吃的時候配上些醬豆腐、韭菜花或者是蒜末香菜,肉香濃郁、很是霸道解饞。
姚遠在發現這個年代的豬下水這麼便宜,一下子就忍不住了,想自己做來試試看。
本來滷煮火燒的前身蘇造肉,用的都是上好的五花肉做成的,並不是個大眾吃食。
後來到了民國期間,為了大眾都能吃得起,有人把它改用了便宜的豬下水,擺個攤子在戲院、茶園門口叫賣,一下子受到大眾的歡迎。
霸道的肉香味、不貴的價格不單吸引了那些個賣力氣掙錢的苦哈哈,就連戲院的老闆、茶園的說書先生,還有看戲的觀眾都一下子被喜歡上了這一口。
就這樣,這個小吃漸漸算是流傳開了。
好吃、能過肉癮、還有湯湯水水能暖身、不光能解飽、還能扛時候。這樣的吃食拿到夜市上去賣,姚遠不信它能賣不火。
可能是做滷煮火燒要點技術吧,姚遠昨晚在夜市上發現根本就沒人賣這個玩意。發現了這個商機的姚遠一下子就變得信心滿滿。
你一碗餛飩八毛錢,就算是多半的利潤,每一碗最多也才能掙五毛,和餡、和麵、掉湯、切配料頭、湯底,同樣也要支爐子架鍋現場煮,工序上一樣也都不能少。
而這個滷煮火燒,先在家滷好一鍋,到了現場也就是隨賣隨切,一點也不比賣餛飩麻煩,可是那個利潤就不一樣了。
昨晚上夜市上的那位李奶奶,手底下有兩手,別人識不識貨不知道,姚遠可認得那個餛飩。想來李奶奶老家是江南的,那一碗餛飩小小的餡心、薄如蟬翼的餛飩皮,煮好以後盛在碗裡,那個餛飩看上去就如同姑娘的縐紗裙襬一樣,很是好看。
這樣的餛飩在北方可不常見,而在江南,它有個特殊的名字,就叫做縐紗餛飩。
就這樣的一碗餛飩在夜市上能賣八毛,我這滷煮火燒可是滿滿一碗肉,賣他個一塊八毛錢,一點也不貴。這樣粗粗算起來,每一碗可就是一塊多的利潤啊。同樣是賣出去一份,滷煮火燒的利潤的是能多一倍啊。
想靠賣滷煮,掙到一萬塊,得賣出去一萬碗啊,那也不容易。可是不著急,賣滷煮這個事不黏人,只要在家做好了,到了現場也就是切切剁剁的事,隨便是個人都能幹。
無論如何先把攤子支出去,有了穩定收入再說下一步。一個一米八幾的大個子,在街上溜達,兜裡只有一塊多錢,還是碰瓷碰來的,想起來就覺得寒磣啊。
也不知昨天撞車的那個姑娘有沒有後悔錢給多了,得感謝她給提供的啟動資金呀,如果下次再碰見她乾脆請她吃上一碗滷煮吧。
姚遠拎著一網兜的豬下水,東張西望著,在街頭溜達的還挺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