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遇各不同。

表面上看著風風光光的,其實每個人背後都有些不為外人所道的難處。

這位個子不高的郭老闆,可以說憑藉一己之力,重新發揚光大了相聲事業,如今可是說是風光無限,但是估計身上承擔的東西也不少。

曾經一度,相聲這門藝術已經走到了末路,相聲門裡一直是近親繁殖,說相聲的人才凋敝,很少再有好作品,聽相聲的也就寥寥無幾,老百姓也幾乎都快忘了還有這一門藝術。

直到郭老闆十幾年前橫空出世,組建相聲社,在幾位老先生的站腳助威下,幾乎是傾家蕩產的傾情投入,把相聲觀眾重新又領回了劇場,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相聲市場才重新火爆了起來。

以至於全國各地的各個相聲團體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就連電視節目中,有關相聲的節目也都成了主打。

但是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本來相聲就是個逗樂的藝術,出身於市井地攤,談不上高雅,甚至可以說段子越是通俗、甚至庸俗,就越能受歡迎。

所以說白了相聲這個玩意就是一種俗文化,雖然俗,但是老百姓喜歡,就有市場。

但長久以來,我們的社會早就習慣了精英的引領,只有社會上的精英說話才會有分量。

早先年的宣傳媒體只有報紙、廣播、電視這區區幾種形式,在這些傳統媒體上,只有精英才有話語權。

各路的精英們透過這些媒體、課堂教育我們的老百姓,什麼是個好的文藝作品,什麼樣的電影更有教育意義,培養了大眾的審美情趣。

這麼多年來,我們百姓已經被這種所謂的“精英文化”薰陶了一遍又一遍,而代表草根審美的所謂“俗文化”就一直不能登堂入室。

彷彿一夜間,隨著各種新媒體的出現,以郭老闆為代表的所謂“俗文化”就像是突然冒了出來,佔領了大塊的文化市場,自然就有人對這種情況不滿意。

其實也談不上是什麼刻意針對,其實更像是兩株植物在同一個空間爭奪陽光、爭奪生存空間。

相聲出身於地攤,就是俗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可能這就是相聲的一種原罪。

當俗文化的東西佔領了太多的平臺,就不是什麼好事情,畢竟文化這個東西還是要有正能量,有一定的教化作用,於是就有人呼籲要整肅娛樂市場。

這很正常,本來精英文化和俗文化就是一個共生的矛盾體,無論過份強調哪一方面都是偏頗。

當兩株生長在一起的植物,當中一棵異常壯大,遮擋了陽光,搶佔了過多的養分,肯定就會被人修理一下,修枝剪葉那是正常操作。

但是就有人看不慣相聲舞臺上那些個低俗的東西,覺得郭老闆的相聲社講的不是倫理哏,就是繞著屎尿屁打轉,就想借著這個機會搞出點事情。

滿城風雨欲來,某些精英居然開始動用了公權力,開始明裡暗裡的打壓相聲社的發展,這就有點過分了。

樹大招風好像就是形容的這種情況。但好像郭老闆自打出道一來,走過的風風雨雨多了,相信這次也能見招拆招,應付過去。

但是肯定會覺得憋屈......

......

仟兒哥嘆口氣:“有時候啊,我真想在大草原上弄上幾個山頭,圍上幾千頃地,痛痛快快地養馬、種苜蓿去!”

郭老闆就搭茬:“別介師哥,這手底下五六百人等著咱們給開飯呢,咱這個買賣可是能傳輩的,等踏踏實實的把相聲社交到了小輩兒手裡頭,咱們倆退休了,我陪你去草原種苜蓿!”

這種話才像是郭老闆說的,心性真是堅定。

......

姚遠在一旁聽著,這種話題他作為一個外人實在是插不上嘴,這時放在桌上的手機震動,習慣性的點開,哈!原來是魯胖子發來的資訊,這個孫子終於肯回來了。

回來就回來吧,還特地點菜,說他爹想吃滷煮火燒了,讓明天給準備一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