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幾位說相聲的,好像真的就是跑出來散心了。

大機率是因為仟兒哥的養馬場被拆了,心裡覺得不痛快,才想起來跑到紅旗村裡來清淨清淨。

仟兒哥愛玩,喜歡小動物,就乾脆自己在城南郊區租了一塊地方,辦了一個小動物園,當中養了很多矮馬、羊駝之類的動物,同時也是自己平日休閒、散心會朋友的地方。

但是隨著城建規劃,這塊地方保不住了,得拆遷。

就算是心再大的人碰到這種事情也都會覺得彆扭,仟兒哥這種情況下還能談笑風生,專心釣魚,這種鎮定功夫真叫人佩服。

可能像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看開了、活明白了,玩歸玩,不戀物、不貪心,真正明白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

最近這幫說相聲的連師傅帶徒弟,有事沒事的都喜歡往紅旗村裡跑。

自從春節過年的時候,郭老闆的相聲社分出來一隊學員在村裡撂地表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新學員在這種撂地攤表演的環境下得到了鍛鍊,收穫了粉絲,當然還有一份不錯的演出收入。

別看是在一個村裡的演出,那個簡陋的小戲臺,人氣已經比得上城裡的那幾個相聲園子,而且在這裡演出和那些小劇場演出還不一樣,這裡條件雖然簡陋一點,但是觀眾更放鬆,更願意跟臺上的演員互動,演出氛圍就更加熱烈,包袱翻出來就更響。

而村裡的人氣則被這個小小的戲臺帶動的直線上升。

這個號稱“相聲第一天團”的相聲社,那個號召力在相聲界是無以倫比的,甚至超過了一般影視明星的流量,到現在每個週末,只要是有演出的時候,湧進村裡的客人最少要比平日裡多兩成。

雙贏!

這就是合作雙贏的典範,這種雙方都能得利的合作在春節過後,就這麼一直保留了下來。

一到週末,去紅旗村聽上幾段相聲,再隨意找個農家院跟親朋好友吃上一頓美食,就成了好多人的週末保留節目。

最開始在村裡駐演的是九隊,攢底的就是張九靈,再到後來,除了張九靈沒有換過,剩下的演員就經常輪換,很多新學員也都特別珍惜能來村裡這個小園子演出的機會,演完一場還都不肯馬上下班,非得在村裡找個農家院吃一頓再走。

這樣不止師兄弟中間能多些切磋交流,還能跟剛剛聽完相聲的觀眾有更多的互動,就能收穫更多的粉絲,還是鐵桿的那種。

就這樣一來二去的,這些演員跟村裡的經營戶還有工作人員也越來越熟悉,儼然已經把這個村當成了相聲社的另外一個基地。

這種情況下,仟兒哥和郭老闆週末能跑到這裡釣魚躲一天清閒,也就不算是稀奇了。

姚遠就靜靜地看著仟兒哥用蔥花餅卷著燉肉,一口燉肉一口酒,在往嘴裡送上一大口蒜拌的苦苦菜,吃的那叫一個香甜。

郭老闆的興致卻是不太高,把貼餅子掰開了,沾著肉湯往嘴裡送:“蘇陽,你們的京劇社上個月又虧了三十多萬,這一年多下來可已經賠進去了兩三百萬了,這樣下去可不行,得想想辦法。”

看來別管多大的腕兒,也都是挺心疼錢,原來蘇陽領銜的京劇社每個月虧損幾十萬,這可還行?!

蘇陽本來打小就是學唱戲的,本門的京劇唱得好,郭老闆又對京劇有特殊的熱愛,現在讓蘇陽挑起來一個京劇社,就在城西區一家劇場定期演出。

但京劇在社會上的受歡迎程度跟相聲沒法比,說相聲只靠著火爆的門票銷售,就能養起來一個茶園子,還有一幫相聲演員。

可京劇不一樣,雖然被稱為國粹,可是現在很少有人聽,更何況是要花錢買票進劇場聽,於是就造成蘇陽挑起來的京劇社每天就是門可羅雀的狀態,那麼大的劇場需要付場租,幾十名演職人員都得發工資,可是怎麼都賣不出去門票,每個月賠那麼幾十萬還真不算多。

(本章未完,請翻頁)

原來郭老闆也是位有情懷的,如今正在為自己的情懷買單。

蘇陽撓撓頭:“師傅,真沒轍,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聽咱這個玩意,每次上臺我看著那空空蕩蕩的三四百個座位,都覺得心慌,要不我們還撤回去天橋劇場得了,還能省下不少房租錢。”

郭老闆單手胡嚕一下頭頂的桃心:“撤回去可不行,那不得攪合了一隊的演出嗎,他們現在每天的場子都排的滿滿當當,那還能給你們留出來空擋?”

蘇陽就賭氣:“不行我也跟九靈學著,來村裡撂地演出得了!”

郭老闆就氣惱:“我這一年幾百萬的花著,就是不想埋沒你在京劇上面的才能,咱們社沒指著唱京劇開疆拓土,只求你能成一個好角兒,一個好角兒沒有十年以上的舞臺浸淫那是根本出不了頭,你剛說想來村裡撂地,這是埋汰誰呢?”

當年郭老闆收蘇陽為徒的時候,在京劇界可是引起來挺大的爭議,你一個說相聲的,把曾經上過春晚的京劇神童收入門下?有人就提出相聲社的吃相太難看,會耽誤了這位神童的京劇前途。

可是就沒人想過,當年的蘇陽正處於青春變聲期,沒人能保證他經過倒倉以後,還能保持以前的嗓音條件。如果嗓音不能恢復到以前,蘇陽就只能空頂著一個“京劇神童”的帽子,沒了飯轍。

而入了相聲門裡,最起碼蘇陽就多學了一門能掙錢吃飯的手藝。

如今蘇陽已經到了二十歲,嗓音已經固定了下來,郭老闆為了把蘇陽真正地捧成角,也為了自己對京劇的熱愛,乾脆就單成立了一個京劇社,由蘇陽領銜,在城西租了一個劇場,門口掛出了水牌,開始了正式表演。

剛開始,郭老闆也會過來,上場唱那麼幾齣戲過過癮,因為郭老闆的號召力,戲園子票賣的還不錯,但終歸如今的京劇不景氣,能真正花錢看戲的觀眾就沒幾個,最終這個京劇社就成了每個月賠錢的包袱,甩都甩不掉。

為了喜歡京劇的情懷,為了把蘇陽捧成真正的角兒,郭老闆財大氣粗,每個月往裡填個幾十萬倒是也花的起,可是長此下去也不是個事,總是一塊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