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章節報錯
【原文】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1]。大小多少[2]。報怨以德。
圖[3]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4],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註釋】[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此句意為把無為當作為,把無事當作事,把無味當作味。
為:施政,行政。[2]大小多少:大生於小,多起於少。另一解釋是大的看作小,小的看作大,多的看作少,少的看作多,還有一說是,去其大,取其小,去其多,取其少。
[3]圖:圖謀,謀慮也。[4]不為大:不自以為做了大事。【譯文】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
大生於小,多起於少。以德回報別人的怨恨。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
天下的難事,一定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從微細的部分開端。
因此,有
“道”的聖人始終不貪圖大貢獻,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輕易發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
因此,有道的聖人總是看重困難,所以就終於沒有困難了。【解析】此章老子主要闡述他的自然無為的思想的含義。
所謂無為是指為無為,因此無為的含意其實是說做任何事都不要摻雜進自身的主觀意志在內,不要妄圖用自身的主觀意志去改變事物的客觀屬性,而不是什麼事也不做。
能夠不把自身的主觀意志強加於行為之中,也就做到了自然。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老子所講的自然無為其實是在講一種拋棄主觀而順從客觀的空靈澄淨的思想境界。
這種思想的實踐解說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事變少,少事變無,以德報怨。
老子的哲學是一種調和的哲學,他是反對任何形式的對抗與鬥爭的。但老子也看到,世間之事客觀上永遠無法逃避矛盾與鬥爭的存在,因此他從
“把矛盾與鬥爭從激烈的對抗拉回到相對平和的消彌”的願望出發,去規劃他的為無為,希望矛盾鬥爭在其剛剛萌生就予以消除,並透過謹慎小心的行事不產生新的矛盾與鬥爭。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本章主旨在於說明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這才是成就大事的必經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