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含德之厚,比於赤子[1]。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2]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3]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

“常”,知常曰

“明”,益生曰祥,心使[4]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5]。

【註釋】[1]赤子:天真無邪的嬰兒。[2]攫鳥:用腳爪抓取食物的鳥,例如鷹隼一類的鳥。

[3]:高高地舉起。[4]使:支配。[5]已:完了。【譯文】含德深厚的人,有如嬰兒般的天真無邪,與人無爭、與物無害,故而毒蛇害蟲不會傷他,猛獸野狼不會吃他,禿鷹兇鳥不會抓他。

他的筋骨很柔軟,小拳頭卻握得很緊。他不知男貪女歡之事,小生殖器卻時常**,這是他精氣足的緣故。

他整天啼哭,喉嚨卻不會沙啞,這是他元氣純和的緣故。能保住這種純和之氣,叫

“常”;能經常秉持常道,自我省察,叫作

“明”。貪生縱慾就會遭殃,慾念主使精氣就叫做逞強。事物過於壯盛了就會變衰老,這就叫不合於

“道”,不遵守常道就會很快地死亡。【解析】老子一談到修養工夫,往往拿嬰兒作比喻。

嬰兒最自然,飽則喜,溼則叫,餓則哭,困則睡。道全德備的聖人,要向嬰兒看齊。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是講修德乃至深厚之境的好處。

“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是講陰陽的調和不必刻意為之,只要順其自然,陰陽自會自動調節。

老子認為:宇宙中每一種物體又都有陰陽兩種屬性,就生物來說,有以陰為其主體的牝,有以陽為其主體的牡。

牝、牡的陰陽平衡是以**配的形式出現,當牝之陰盛、牡之陽盛之時,透過牝牡交合,就可實現陰陽平衡。

因此牝、牡的**配,並非只是一種生物意識的反映,而更是一種陰陽平衡的需要。

“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就是說以陽為其主體的牡之性器官的**,並非僅是意識中的性慾念所使然,更為重要的是牡之體內陰陽失衡,陽過盛之所至。

嬰兒並不懂得牝牡之合,但**也會**就是明證。老子又認為:除物種之有陰體、陽體之分,可透過牝牡交合實現陰陽平衡外,萬物又都為陰陽之合體,中間以氣之執行自動調節陰陽之平衡。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就是說體內陽過盛,氣自動抑陽,衝擊聲帶以洩陽。

終日號是氣自動抑陽的表現,透過號以達陰陽之衡,所以號而不啞。否則嬰兒本無慾念之想,何以號之?

此章老子透過講

“德修至深厚之境就達到自然無為之境,到達自然無為之境就能實現百害不侵”,從而闡述人之本體的陰陽調合不必刻意為之,只要順其自然陰陽自會自動調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