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章節報錯
【原文】出生入死[1],生之徒[2],十有三[3];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4],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蓋聞善攝生者[6],陸行不遇兕[7]虎,入軍不被甲兵[8]。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9]。
【註釋】[1]出生入死:出世為生,入地為死。一說離開了生存必然走向死亡。
[2]生之徒:生之徒即長壽之人。徒,應釋為類。[3]十有三:十分之三。
[4]人之生,動之死地:人本來可以長生的,卻意外地走向死亡之路。
[5]生生之厚:由於求生的慾望太強,營養過剩,因而奉養過厚了。
[6]攝生者:攝生指養生之道,即保養自己。[7]兕:似牛,屬於犀牛類的動物。
[8]不被甲兵:戰爭中不穿鎧甲。[9]無死地:沒有進入死亡範圍。
【譯文】綜觀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歷程,長壽者只不過有十分之三,屬於短命而亡的人也有十分之三,人為了謀生而客死他鄉的人又有十分之三。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人們都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質量看得太重的緣故。
曾經聽到有人說過:善於養護自己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躲避犀牛和老虎,在軍隊裡當兵也不穿鎧甲。
犀牛遇到他也不頂他,老虎遇到他也不撲他,與人對陣兵器也砍刺不到他。
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是因為他還沒有到應死的時候,也沒有到應死的地點。
【解析】趨吉避凶,不過分貪求情慾,乃自然養生之道,可保百年之身。
人們只要能夠依照天道行事,他就不會走向死亡的領域,外患也就不能侵入其身——這便是老子的無為思想,無所為便能得到一切。
老子生在亂世,詩歌因時而作。他看到人生危機四伏,生命隨時隨地受到威脅,因此主張不要靠戰爭、搶奪來保護自己,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法來營養自己,而是清靜無為、恪守
“道”的原則。不妄為、不傷害別人,別人自然也就不會傷害你。這就可以排除造成人們壽命短促的人為因素,可以使人延年益壽。
老子以無所為的思想道德觀念對人們進行教導,幫助人們分析利與弊,是希望人們能夠做到少私寡慾、清靜質樸、純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