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件精美的瓷器,而且是明初官窯作品,那麼其上的任何線索,都是很重要的。

這是一件青花瓷盤,盤上有一詩句曰:「有無非乃授三徑,曾否新霜剪一離」。

並且底有落款,曰:「長立」。

如果從考古的方向研究,那麼考古應該是百家爭鳴、各抒已見。

而在這件瓷器之上,明初的瓷器,再加上詩句,

也許就會有所得。

此詩句及落款,只要肯分析,就能得到一些收穫。

對於詩句:「有無非乃授三徑,曾否新霜剪一離」,這應該是洪武帝朱元章對皇室子孫們的祖訓。

落款:「長立」,應該是建文帝的年號。

為什麼?因為在漢語之中,長立是一個漢語詞語,是指長大自立。

而出現在一件明初的瓷器之上,那會是什麼意思?不就是長大自立嘛?

詩句:「有無非乃授三徑」,又是什麼意思?

由於青花瓷盤年代為明朝初期,結合明朝初的實際情況,可以分析理解出一些意思。

根據明朝洪武年,劉伯溫的預言推測,朱元章認為:[有無非]。

將來就是有、還是沒有、將來燕王朱棣造反篡奪取皇位,這件是非之事,[乃授三徑]。

他仍然將皇位傳授給朱家的嫡系第三枝,也就是第三代孫子輩的朱允炆為皇孫太子,為儲君,為將來的皇帝。

詩句:「曾否新霜剪一離」,這句應該是,朱元章告戒子孫,不要互相殘殺的意思。

[曾否新霜]也就是曾經、是否、因為明天預測有新霜。

也就是聽說,將來燕王朱棣要造反這件事。

剪一離,就是將樹的一枝剪掉。

也就是將燕王朱棣這一同宗旁系滅族,從朱氏族譜上消失。

詩句整體大意為:告戒朱氏子孫,將來你叔燕王有無造反,都將皇帝的位傳授給孫字輩的朱允炆。

你也就是朱允炆,不能因為預測的事,而將你叔燕王,從朱氏宗姓中滅族剷除。

故此按明史書記載,建文帝曾有多次機會殺掉燕王朱棣。

而且早期還放回了,在京城為人質的熙宗朱高熾。

這一切都使得燕王行事無禁忌,造反事發之後婁婁得以逃生,而這應該與此祖訓不無關係。

落款:「長立」,仔細分析應該是,建文帝朱允文的落款。

因為明朝早期的官窯落款,都未有明確的記款,多為大意。

故[長立]意思為長大立為太子、儲君、皇帝,長孫立為皇孫太子、皇孫儲君、皇帝。

明確指出,自己是正宗的正統的世襲的皇帝。

由此側面喻意,燕王朱棣為篡位的、是逆賊。

永樂帝是朱元章第四子,其帝位不是正統朱元章傳位得來的。

由於明朝初期官窯瓷器,未有明確的落款,規範的年號,只能結合明史記載,及實物青花瓷盤上的詩歌,予以推測得出的結論。

當然,一句詩,怎麼解釋都可以。

如果不認可,也可以認為是牽強附會。

但是,結合明初的燒製時間,結合瓷器的官窯身份,就不能太過放肆的解讀。

皇家的東西,怎麼可能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