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中元素含量不同,燒成後青花瓷器的呈色也就不同。

氧化鐵在還原焰中呈黑色,氧化錳在還原焰中呈紫色。

因此,使用含鐵量高的“蘇麻離青”料燒成的青花,在藍色濃豔之中容易產生黑色斑點,這是進口青料的主要特徵。

既然知道蘇麻離青的特性,那麼使用現代手段能夠調製出相同的效果嗎?

肯定能,比如說元青花,現代人有沒有高彷?

這裡的高彷,是那種就算讓拍賣行的頂級鑑定師鑑定,都鑑定不出來的高彷。

肯定是有的,但是這種高彷,一般人接觸不到,也不會讓很多人瞭解。

至於市場上那些高喊著,他能做高彷的所謂高手,都是騙子。

真正的高手,絕對不可能輕易讓人知道,也不可能宣傳。

人家悶聲發大財不好嗎?為什麼要廣為宣傳?

那些宣傳的,都是找不到冤大頭的騙子。

這就像是網路上宣傳的那些名醫,一個個的多麼有名,多麼厲害。

可是,你就沒想想,真正的名醫,他有時間在網上得瑟嗎?

每天找他看病的人,排出二里地去,他哪有那個閒工夫在網上做宣傳?也沒那個必要。

高彷也是這樣,現在市場上就有這種最高等級的高彷,但是,它沒法躲過科學的鑑定。

這也是一些鑑定師,死命貶低科學手段鑑定的原因。

全都用科學手段了,誰還用傳統鑑定師?

其實鑑定古董,最佳的手段,就是熱釋光和老化鑑定。

成分鑑定不可信,這個不用多說,這是古瓷最好偽造的地方。

自然老化的痕跡,最難彷。

其次就是熱釋光,這種斷代方法和碳十四鑑定完全不同。

熱釋光效應,有時也被譯作熱致光、熱發光,是一種冷發光現象。

一些晶體(例如礦物質)在被加熱時,原來吸收並儲存在晶格缺陷中的電磁輻射,或其他電離輻射,會以光子的形式釋放出來。

該現象不可與黑體輻射(也可稱為熱發光)混淆。

在考古研究中,可用於古代文物的年齡測定。

因為文物在埋藏過程中,受到周圍環境介質中天然放射性元素鈾、釷和鉀的照射。

埋藏時間越長,則在文物中產生的電子和空穴越多,因此熱釋光越強。

所以,利用熱釋光技術,還可製成輻射劑量計。

陳文哲瞭解這種技術,自然是為了瞭解熱釋光斷代。

熱釋光斷代,是指利用絕緣結晶固體的熱釋光現象,來進行斷代的技術。

適用於陶器,及其他火燒粘土樣品。

測定年代的範圍,可達數十萬年。

陶器是用粘土燒製的,一般粘土中都含有微量鈾、釷和鉀等放射性物質。

它們每時每刻,都受到各類輻射的作用。

當陶器燒製時,高溫把結晶固體中原先貯存的能量,都已釋放完了。

自此以後,重新積累能量,隨時間而增加。

放射性愈強,年代愈久,熱釋光量就愈多。

即熱釋光量,與所受的放射性總劑量,成正比。

只要測出陶器中鈾、釷和鉀的含量,周圍土壤中的輻射強度和宇宙射線強度,定出自然輻射年劑量,即可計算出陶器燒製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