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瓷質之貴在於瓷泥(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在鑑定瓷器,特別是明初之時的瓷器,凡是帶有洪武款識者,一定要結合胎釉、紋飾等方面進行分析。
這樣一來,很多人都看不到後面一句,也就是:“凡是帶有洪武款識者,一定要結合胎釉、紋飾等方面進行分析。”
流傳到現在,就直接是沒有洪武款識的官窯器,只要出現都是假的、贗品。
所以,才會有臆造的“大明洪武年制”款青花釉裡紅人物故事圖梅瓶。
再說,洪武瓷器的市場價值很高,所以在彷古瓷中書寫洪武款識的瓷器較為多見。
如彷品“洪武六年”款釉裡紅松竹梅玉壺春瓶。
可惜這樣的彷品,與真品的胎釉、造型、紋飾等方面,相比差別較大。
當然,其它書洪武年號款的各種臆造品,更是要警惕。
現在有很多文章,都在講,迄今為止,未見洪武年號款瓷器。
但是,洪武時期有沒有留款的?
其實還是有的,要不然,陳文哲也不用糾結這一點了。
雖然僅見於大海博物館收藏的,用篆書寫“春壽”兩字裝飾肩部的梅瓶,並未發現有“洪武”紀年款的官窯器。
但是,只要有款,那麼為什麼就不能留下大明洪武年制的款識?
關於洪武官窯是否有款識的問題,收藏界爭論從未停止,始終懸而未決。
但是,陳文哲卻知道,在南河省的一家博物館內,就有一件“大明洪武年制”的青花梅瓶。
】
它要是真品,那麼它就當屬一件,儲存在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但遺憾的是,這件青花梅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也不知道是那家博物館,自己也不認為是真品,還是有其他原因。
或許,他們自己都沒有足夠的自信吧?
這也是沒辦法,很多收藏愛好者,特別是收藏時間長的藏友,家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重寶。
就比如大明洪武年制款的紅武瓷器,而這些還都是一些釉裡紅、青花釉裡紅等重器。
這樣的收藏者多了,誰還會認為,他們收藏的大明洪武年制的瓷器是真品?
就算一些有著明顯老化痕跡,或者說乾脆就說是真正古董的,像是明代洪武時期的瓷器,也不被人認可。
因為一些文獻認為,迄今所見到帶款的大明洪武年制瓷器,都是萬曆時期所彷。
既然是彷制款,必然有可以彷制的實物。
洪武瓷器至今流傳數量很少,帶有明確紀年的民窯器也只發現幾例。
但一直沒有得到,知名陶瓷專家的確認。
既然洪武已設立官窯制度,就一定有區分官窯和民窯的標準。
作為官窯,也就自然有紀年款式。
而這樣也是一些臆造者,還在層出不窮臆造洪武瓷的原因。
現在市場上還有流傳,比如洪武紀年釉裡紅梅瓶、洪武紀年人物故事梅瓶、洪武紀年青花蓋罐。
這些其實陳文哲並不關心,他關心的是這些瓷器,如果真的足夠老,那麼它們是否是萬曆彷品?
有些專家把發現的洪武帶款瓷器,確認為明萬曆彷品,但是很多人卻不敢苟同。
主要還是這些真正的有著大明洪武年制款識的古董瓷器,胎土的質量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