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文物界的“泥石流”(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前,在網上就有一個長相怪異的陶豬,意外走紅。
主要原因是其外形,與《憤怒的小鳥》遊戲中的反派綠豬極為相似。
這也引得網友驚呼:莫非這就是“憤怒的小鳥”的前身?
陶豬討喜,先見其眼,身材圓潤,鼻孔圓圓。
粗糙的陶胎不減憨態,斑駁風化磨不滅千年前的笑意嫣然,這才是它能走紅的原因。
其實像是這種表現出可愛,甚至有點好笑的作品,在古代並不罕見。
陳文哲就知道一件,而且是很出名的一件,就是馬踏飛燕。
甘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馬踏飛燕”,憑藉這一個“小綠馬”在很早的時候就火出圈了。
小學課文《馬踏飛燕》是這樣描述的:“看!這匹銅製的駿馬,膘肥身健,體形勻稱,鬃毛整齊,四蹄堅韌有力。”
為什麼這匹矯健有力的銅奔馬,一直以側面示人?
如果換一個角度看這匹馬,就會暴露出正面的玄機。
原來從正面看,銅奔馬歪著腦袋、咧著嘴,表情歡脫,令人捧腹。
其實除了銅奔馬,博物館裡令人捧腹的文物真不少。
那些不擅長表情管理的文物,被網友們挖掘出了各種笑點,堪稱文物界的“泥石流”。
比如仙石紅陶人面像,這個是不是很少有人聽說過?
如果想用一個表情,來形容剛剛看到銅奔馬玩偶,紅陶人面像非常合適。
這件文物出土於ts市麥積區柴家坪遺址,屬於仰韶文化石嶺下型別,距今約5200年。
它如今與銅奔馬,一起被收藏於甘省博物館。
這個高顴闊面、半張著嘴似乎在微笑、又似乎在訴說著什麼的紅陶人面像,露出了訝異的神情。
人們看到這件文物,就可以腦補一個聲音:“啊,就這?”
是不是很有意思?而像是這樣的文物,還有很多。
比如亞醜鉞,你看到它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笑起來真好看!
1965年出土於齊魯青州的亞醜鉞,現藏於齊魯博物館。
這件商代青銅器器身透凋人面紋,雙目圓睜,嘴角上揚。
它的口中露出形似板磚的牙齒,被很多見過的調侃為“你笑起來真好看”。
雖然這件文物名稱叫“醜”,但事實上因其口部兩側對稱銘有“亞醜”二字,故得名“亞醜鉞”。
鉞本身是殺伐兵器,但後面漸漸演變成權力地位的象徵。
亞醜鉞本是古人威嚴權威的象徵,但今人視之,它成為了一個超級可愛的表情包,透著一股開心。
無獨有偶,比如彩繪陶縮脖俑:彷彿受了委屈!
有人歡笑,有人卻在哭泣。
與開心的亞醜鉞不同,彩繪陶縮脖俑,就縮著腦袋偏向一邊。
它五官向中心皺成了一團,鼻樑旁兩行淚水似劃過的裂紋。
再配合扭成對勾的眉毛和撅到鼻子的嘴巴,這個陶俑彷彿受了天大的委屈,讓人莫名心疼。
這件文物藏於西陝歷史博物館,是隋唐時的俳優俑。
李尤寫的《平安觀賦》中寫道“歌舞俳優,連笑會戲”。
俳優通俗來說就是古代滑稽戲的表演者,透過令人發笑的語言和動作取樂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