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還有神都平谷劉家河一座商墓,曾出土5件青銅人面具等。

1976年,在西陝城固蘇村,曾出土有殷商青銅面具二十三件。

這些青銅面具中的臉形,有橢圓和圓形兩種,目框深凹,眼球外凸,中有圓扎。

兩耳直立,懸鼻突起,透凋獠牙。

臉殼外凸內凹,五官位置與人的面部相近。

形狀凶煞,可戴在面部。

從這些面具的形制、特點看,可能是當時的一種戰爭面具。

商代文化遺存中,為何多次出土青銅面具?

楚學研究的專家最新研究認為,這些青銅面具與商代大興巫術的風氣有關。

從文獻記載、甲骨卜辭的內容及出土的青銅禮器來看,商代巫術盛行,而青銅面具是從事巫術活動的道具。

商代是奴隸制繁榮的鼎盛時期,統治者透過開展大量的祭祀巫術活動。

一方面期冀得到神靈和祖先的保佑,一方面顯示他們和神的親緣關係,讓被統治者認為他們的統治是上天的旨意。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商代墓葬主人本身就是巫師,他們死後也要把活著時使用的日常用品隨葬,青銅面具就是隨葬品之一。

再有就是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這個時期,應該還要早於商代。

因為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

它延續時間近2000年,即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商末周初。

這把川省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所以三星堆遺址的發現,是上個世紀我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在三星堆遺址,出土了許多青銅人面具,共出土人面具20餘件,分大、中、小三型。

這些以縱目面具為代表的青銅面具群,是三星堆文物中最有特色,同時最具精神文化內涵的文物之一。

它們是我國時代最早,和出土規模最大的面具群體。

在三星堆博物館青銅器館的展廳內,陳列有青銅面具專廳,重點展示縱目面具、戴冠縱目面具和特大型面具。

其中,一件面具高64.5厘米,寬138厘米,寬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極為誇張。

特別是額頭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來安裝有裝飾物。

這件面具最奇特的是:雙眼呈柱狀外凸達16厘米,被人們俗稱為“千里眼、順風耳”。

這樣的造型,在全世界都是獨有的!

還有一具中型面具高22.5厘米,寬42.5厘米。

面具呈方形,寬頤,廣額,長眉,直鼻。

它是長耳,耳廓較寬,耳垂有穿孔,耳前面頰的上、下及額部正中各鏨鑿一方孔。

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剛開始陳文哲看的那件,他最寬處1.31米、高80厘米、重131公斤的青銅大面具。

當然,這些青銅面具在三星堆遺址之中,並不算真正的重器。

要說重器,肯定還是跟龍有關的文物。

看\我的系統不正經\就\記\住\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