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可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也是有著龍形器的出土,才讓古蜀文明,跟中華文明緊密的聯絡在了一起。

看著眼前的青銅豬鼻龍形器,陳文哲有點感慨。

這應該跟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有點相似,都是最早起,還沒有真正成型的中華龍。

這種器物呈圓管柱狀,有長鼻、長耳及獨角。

不過,專家推測主要用於建築之上。

其他還有一些用在飾品之上的龍形器,比如一件銅龍形飾。

這件銅龍頭寬7.7厘米、殘高17.5厘米。

該器為b型銅龍形飾,銅龍大張其口,口中所鑄上下兩排圓孔表意“龍牙”,具有抽象化傾向;

其上吻向後勾卷,與龍角構型之勢貫通,龍角向前逸出,端部略向上提起急收,勁力內斂。

s形長眼融構於龍角形式中,並延伸至角端,耳郭寬大。

其整個造型與1號大型銅神樹圈座上的銅龍形象略似,但更富奇異荒誕之趣。

除此之外,有龍紋的三星堆出土文物還有不少,可以說龍紋、或者龍形器,是貫穿中華文明的重要之物。

也是有龍文化,才把中華民族、中華文明,串聯在了一起。

三星堆中的很多文物,也不可避免的有龍紋。

像是三號坑新出土的“堪稱國寶級器物”的“頂尊跪坐人像”。

這件尊很奇特,它從口部一直到肩部、腹部有好幾條龍形的紋飾。

以前大口尊上沒有這樣的附件,它可能是全中國唯一的一件,從來沒有出土過。

這個龍形的紋飾,跟一號神樹上一條從天而降的飛龍一樣。

還有,這個從器物的口部頭朝下,給人感覺是從天而下的一條龍。

龍身牛頭這樣一種怪獸,可以看出三星堆人思維很開闊,敢做敢想。

他們把牛和龍捏在一起,做了一件非常美的藝術品。

像這個頂尊跪坐人像,應該是平時擱在皇家的宗廟裡祭祀時候用的。

此前,尤其是在1986年的發掘中,三星堆遺址的一號、二號坑出土了金、銅、玉、石、陶、貝、骨等珍貴文物近千件。

其中,青銅器類有龍形飾、龍柱形器、龍虎尊、神樹、立人像等龍紋、龍形器若干件。

約公元前6000年至約公元前2000年,即我國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

這一時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及遼河流域,各文化遺址出土了若干件原始的龍紋、龍形。

如遼省阜新查海興隆窪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達八千年的石砌龍和龍紋陶片。

西陝寶雞北首嶺仰韶文化遺址,出土距今近7000年的陶紋龍。

南河py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約6500年蚌砌龍。

徽省含山凌家灘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約5500年的玉凋龍。

內蒙赤峰、遼省遼西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約5000年的玉凋龍。

西山襄汾陶寺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約4500年的彩陶盤龍紋等。

這些原始的龍紋、龍形,與中華文明的起源至初成期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