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古蜀文明,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員(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著眼前的青銅器,陳文哲十分感慨。
如果不是懂行的,誰能想到,這裡的一些青銅器,也許就是五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制作出來的?
這裡的青銅器表現出來的技術,絕對不是什麼部落什麼的能做到的。
要形成發展出這種等級的文明,最少也要形成城邦,甚至是王國。
“不知道三星堆文明,現在研究透徹了沒有?這些精美的藝術品,到底是誰遺留下來的?”
不管是誰,在看到那麼多精美的青銅器之後,都會產生這種想法。
就算是陳文哲也想知道,這麼精美的藝術品,到底是什麼樣的時代,能夠有土壤讓他們發展壯大。
到底是誰,應該還是謎團。
但是,屬於古代蜀國文明是肯定的。
而想要解決多年爭議,確認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對於現代人也不難。
現在考古隊對近200個樣品進行了碳14測年,測年資料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
除五號坑和六號坑年代稍晚之外,3號坑、4號坑、7號坑、8號坑的埋藏年代一致,為商代晚期,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
這解決了過去三十年來,關於“祭祀坑”埋藏年代的爭議。
就是有著這麼大規模的發現,才實證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次次的發掘,發現的新器物都顯示出,三星堆遺址與國內其他地區存在的密接文化聯絡。
比如3號坑、8號坑發現的銅尊、銅罍、銅瓿,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銅器。
3號坑、4號坑發現的玉琮,來自甘青地區齊家文化。
3號坑、7號坑、8號坑發現的有領玉璧、玉章、玉戈,在南河、西山、齊魯以及廣大的華南地區都有發現。
各坑大量發現的金器,則與半月形地帶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傳統相符。
而神樹、頂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龍形象器物,則表明三星堆遺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以及對於天地自然的認識,與國內其他地區人群相近。
這無疑確切表明,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員。
要是仔細盤點一下三星堆出土的珍貴文物,還真能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從三星堆首次發掘開始,就出現許多形態各式各樣的珍貴文物。
包括神似“憤怒的小鳥”中的“陶豬”、像機器狗的“青銅神獸”等。
當然,這些都是奇異的另類,更多的還是跟我們大中華文明聯絡在一起的珍貴寶物。
像是青銅面具,這件青銅面具寬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
其寬頤廣額,面龐誇張,眉、眼、鼻、唇、耳等線條流暢,稜角分明。
這是目前三星堆遺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為完整、體量最大、儲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銅面具。
這樣的青銅面具,在國內發現的不少。
青銅面具其實就是一種古代假面,在我國多處地方都有出土。
這些青銅面具形狀各異,其中,主要分為殷商青銅面具和三星堆面具。
上世紀60年代以來,考古人員發掘的商代青銅面具有就有不少。
比如漢武市的盤龍城,就採集的獸面具1件。
還有西陝城固蘇村出土青銅獸面具,就有1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