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一萬塊,就算是十萬塊的工本都不一定夠。

“你小子還真是好運!”陳文哲只能是讚歎。

別人都說他運氣好,其實他那是運氣嗎?那是實力!

他尋寶,都是憑藉實力,至於實力是怎麼來的,那不重要。

他有作弊器,也不是實力的一種體現嗎?

“本來我們還打算,把國內的大盤都彷制一遍,等你回來,不止是能看到外面一群牛,還能看到大廳內一熘盤子,沒先到你回來的這麼快,時間有點來不及了。”

看著鄭宇指向的方向,那邊確實放著一些青銅器,而且都是青銅盤。

這些就全都是彷制的東西了,不過,彷制的也都十分精美。

“你們哪找的大師?”

只是隨便看了幾眼,陳文哲就確定,這確實都是大師手藝。

“跟故宮那邊合作彷制的,我們出錢,他們出人,最終彷制的作品,他們只要給我們一件最頂級的精品就額可以。”李金鯉笑著道。

“果然,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陳文哲也笑了起來。

國內的青銅器可不簡單,並不是誰想要彷制就可以彷製出來的。

就像之前陳文哲彷制的青銅鐘,各有各的難處,反正彷制起來都很麻煩。

“這是逨盤吧?之前那頭西夏第一牛是被人在墓中一腳提出來的,還有那隻在河中挖出來的王子午鼎系列,也是意外發現的,這隻盤子好像也是一腳踢出來的吧!”

看著眼前的一隻青銅盤子, 陳文哲發現,這個世界上幸運的人還真是不少。

一腳踢出一隻銅盆,最後發現是盤子,這就是逨盤的發現過程。

看著其內密密麻麻的小字,陳文哲一臉讚歎,彷制的真不錯。

逨i盤,是2003年1月19日,西陝寶雞眉縣楊家村五位村民,在村北坡取土時發現。

得到訊息之後,考古專家連夜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最後這件盤子收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盤子是西周時期的,為什麼叫逨盤?

逨是器物的主人,盤是盛水器。

根據青銅的命名標準,就叫逨盤了。

逨盤通高20.4厘米,口徑53.6厘米,圈足直徑41厘米,腹深10.4厘米,獸足高4.2厘米。

盤為盛水器,一般與匜配套使用。

為方唇,折沿、淺腹、附耳、鋪首,圈足下附四獸足。

腹及圈足裝飾竊曲紋,輔首為獸銜環。

盤內鑄有372字銘文,銘文內容,以單氏家族八代祖先的功績為主線。

其中還穿插對應了西周十二位天子征戰、理政、管治林澤的豐功偉業,勾勒出了西周歷史的大致輪廓。

銘文中提到文王、武王興周滅商。

成王、康王開拓疆土。

昭王討伐楚荊,穆王征伐四方等史實。

這既歌頌了天子的豐功偉績,又讚揚了單氏家族的輝煌歷史,及周天子對其家族的賞賜和榮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