逨盤銘文對西周王室變遷,及王位世系有著明確的記載。

也第一次印證了《史記·周本紀》所記,西周諸王次序的正確性。

不用說,這種青銅器,肯定具有證史補史的作用,是一部當之無愧的“青銅史書”。

所以,逨盤才會被稱之為中華第一盤。

逨盤,自出土以來,一直被稱為“中華第一盤”,主要是因為她的銘文字數最多、史學價值最大。

而除了這一件之外,周圍還有好幾件大型青銅器,看著還都很不錯。

最主要的是,這些都是逨盤之前出土的西周有銘文的銅盤,而這樣的居然也有不少。

主要有虢季子百盤、散氏盤、史牆盤、兮甲盤等。

散氏盤銘文349字、史牆盤284字、兮甲盤129字、虢季子百盤104字,單氏逨盤共372字。

這裡既然出現了逨盤,其他青銅盤自然也不能少,比如十分知名的兮甲盤。

“這隻盤子不簡單,明顯跟其他盤子不一樣啊!”

為什麼陳文哲一眼就盯上了兮甲盤?是因為這隻盤子比夔龍紋蟠龍盤更好?

肯定有一點,因為其內有著不少銘文,也記錄了很重要的一段歷史。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這隻盤子是專業做舊了的。

其他複製出來的青銅盤,看著都很新,最多也就稍微做了一些處理,看著像是古董。

在陳文哲這種專業人士眼中,那些就是一眼假。

就算是複製的再精緻,再唯美逼真,也是現代工藝品。

而眼前的這隻兮甲盤卻不同,陳文哲搭眼一掃就發現,這隻兮甲盤看著十分古樸,最重要的是神韻自然,這就十分難得了。

如果這也是彷品,那彷制者絕對不簡單。

最重要的是做舊,他居然看不出多少痕跡。

這就像是之前他在金牌典當鑑定的那件青銅鼎,彷制工藝已經達到了亂真級!

“這是兮甲盤!從哪弄得?”

被吸引了目光,陳文哲自然要好好看看。

因為他怎麼看,都感覺這隻盤子看著像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就有意思了。

像是兮甲盤這樣的重寶,而且是宋代就出土的重寶,傳世的時間很長,因為從宋代一來,最少也有上千年時間了。

傳世千年,而且只要是個華夏人,都能一眼看出這時間寶貝。

那麼,期間收藏、轉手肯定必不可少。

那麼在這中間,彷制一些贗品,不算稀奇吧?

而後的流傳歷史,也印證了這一點。

“兮甲盤”,也稱兮田盤、兮伯盤或兮伯吉父盤。

這件盤子也肯定是我國的國寶級文物,屬於西周重器,西周晩期青銅器,宋代出土。

這種盤形的青銅器,器型大體都差不多。

一般都是圓形,附耳。

不同出自口沿、銘文等。

比如這件兮甲盤,盤沿外侈,內底趨平,盤沿下飾竊曲紋,皮殼黑亮。

所以,它的傳世狀態明顯。

只不過,圈足缺失。

整體看起來就是盤體呈圓形,盤沿邊緣飾有花紋,底座圈足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