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天賦異稟者眾(第1/2頁)
章節報錯
世界上沒有什麼真的特別公平的事情,也沒有絕對公平的規章和制度。
從改開之後,我們國家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開始重新開始高考。
擁有眾多數量人口的我國,一直以來都推行高考制度。
因為這被認為是我國眾多教育實行辦法之中,最為公平的一種制度。
雖然現在的高考仍然還是存在很多漏洞,讓人無法徹底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但是在每年高考人數差不多達到一千萬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真的已經是最公平的教育制度了。
現代社會,我們有高考,那麼古代關於這方面的制度,又有哪些呢?
相信瞭解過一些歷史的人都知道,古時候實現教育公平的辦法是科舉制。
科舉制和我們今天的高考,其實有很多地方都是類似的。
同樣是採用封閉式考試的辦法,從中擇優來為國家挑選人才。
只不過科舉制更為特殊的是,他需要經過好幾輪的考試。
從鄉試開始考取秀才的名號,再經過一輪又一輪重重的考核。
優勝的三個人,才能進入最後的殿試,由皇上來抉擇到底誰才能奪得第一名,這最後的第一名也就是所謂的狀元。
在以前那個交通閉塞、資訊非常不發達的年代裡,狀元的名號被認為是光宗耀祖的。
因此古代許多飽讀詩書的人才,寒窗苦讀多年赴京趕考。
他們只為能夠在科舉考試中奪得名次,做官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除了這些,其實科舉制還有一點和高考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古代不僅有文考狀元,還有武藝高強的武狀元。
說到這武狀元,不得不提的就有一個人。
他就是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最後一個武狀元,張三甲。
年幼的張三甲,從小就表現出了對武術的狂熱喜愛。
他喜歡舞刀弄槍,耍刀弄劍,並且樣樣精通。
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他決定參加鄉試一展自己的身手,從而實現自己為國建功立業的遠大鴻鵠之志。
因為他在鄉試之中的優異表現,再加上高大魁梧的身材,一眼就被當時的主考官給看中了。
這一看中可不得了,他一下子就從一個無人問津的傻小子,變成了恭親王門下之徒,名聲威望都提升了不止一個等級。
以後的他人生道路,像是開了掛一樣的暢通無阻。
在會試中,三甲的弓、箭、刀、石,樣樣成績名列榜首,中第一名會元。
張三甲非常的珍惜這次機會,也並沒有讓恭親王等人失望。
在最後考試的大殿之上,面對眾人包括皇帝,張三甲非常的從容淡定。
張三甲一進考場,只見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手提一柄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威風凜凜。
他揮舞大刀,前後左右寒光閃閃,只見刀光,不見人影。
他的動作如蛟龍潛水,似鯤鵬展翅,令人目不暇接,望而生畏。
當時坐在龍椅之上的光緒皇帝,看到他的表演之後,對張三甲滿是讚美,十分的賞識這個力大無窮的年輕小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