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雙層九子奩(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多子奩做法相似的,是一種分格奩。
它不是在母奩中放置子奩,而是採取以薄板分隔內部空間方式。
通常為雙層,但僅於一層分格;
南北湖一帶多在下層,徽、蘇則在上層。
北湖荊州高臺28號墓,出的一件在底層分出五格,中間一格為長方形,兩側則是三個三角格和一個圓格;
為了配合母奩的形狀,邊緣多作弧線。
格壁都是事先用薄木板做好後,嵌入奩內的。
蓋內頂部、中層中央以及每格底部都以朱、藍、黑色漆繪有鳳鳥。
特別是四個小格內的鳳鳥,曲頸長尾,形態極富張力,手法極為簡練,顯示出高超的繪畫技巧。
徽省天長三角圩1號墓所出者,上層分隔成三個小梳篦盒,之上還帶一圓蓋;
由於上層器身嵌入母奩,也可稱之為“內盒”。
奩體通身彩繪,並加銀釦多道,較西漢早期湖北所出者華美了許多。
這種分格奩與多子奩一樣,能夠起到很好的收納作用,空間分割更自由,製作卻簡便得多,不失為一種實用的設計。
多子奩的出現,很好地滿足了漢人對收納功能的需求。
造型、體量、紋樣各異的子奩可以收納、區分各類化妝品與梳妝用具。
而母奩則將零散的器物收歸一處,便於放置和攜帶。
我們今天常說“設計為人服務”,古人其實已在如此做了。
當我們細細梳理古代器物的造型、裝飾、功能、演變後,是不是感覺跟現代的一些用具很相似?
而在第一次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還真不清楚它們是用來幹什麼的,直到發現裡面藏著的寶貝。
像是這樣的傳奇之物,多子奩絕對算一個。
比較出名的應該是辛追的棺木中發現的“九子奩”,當時剛發現的時候,裡面的東西不禁讓專家連問:這都是啥?
馬王堆漢墓被開啟後,除了世界聞名的辛追夫人溼屍外,還出土了不少國家級珍寶。
其中在辛追夫人一號墓內,發現的妝奩盒子,盛滿了不少“難認”的東西。
裡面究竟裝著啥?這個就需要仔細研究。
湖沙的馬王堆鄉,此地一直流傳著幾個古老的名字。
其中包括“二姬墓”、“雙女冢”與“長沙王妃墓”。
可見此地應該埋著一位歷史上的大人物。
到了1971年的時候,馬王堆鄉的村民們響應國家號召,在此地大修防空洞。
結果村民們發現了此地土質的不同,懷疑可能挖到了古墓。
隨即透過層層上報,一支專業的考古小組來到現場,開始了專業性的考古發掘。
在考古人員的努力發掘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馬王堆古墓,終於重見天日。
在墓中出土了令人震驚的馬王堆溼屍辛追夫人,還有三千多件珍貴文物相繼被髮掘出來。
著名的素紗禪衣也由此出土,稱的上是我國考古事業一座里程碑式的大發現。
在挖掘辛追夫人一號墓的時候,考古專家發現了一件造型精美的“雙層九子奩”。
經過考古專家的證實,它是辛追夫人的專屬“化妝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