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珠、文甲、通犀盈於後宮(第1/2頁)
章節報錯
據統計,此次馬山一號墓出土的絲製品衣物共有35件之多,且品類極多。
不要說,這一次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服飾史,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實物資料。
除了衣物,馬山一號墓還出土了大量的精美刺繡品。
其針法均勻、線條流暢,各種動植物紋樣,端莊典雅,極具楚文化的特色。
這是我國先秦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不僅是對先秦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研究,還是楚國貴族的服飾文化研究,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更重要的是,這些衣物和絲織品,無論是造型還是手工,都極為細緻,堪稱巧奪天工。
這讓人不得不佩服我國古人的智慧,他們是如何完成如此高超的技藝活的呢?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還有更多寶貴的文化等待著我們去挖掘。
重新回到根雕,畢竟陳文哲還不想著學習絲質技術,他喜歡的還是雕刻手藝。
在根雕之上,雕刻加上獨具匠心,往往能夠創造奇蹟。
根雕藝術,可謂源遠流長。
早在元、明時期、女真人就有用樹根做臺、架擺放什物的先例。
後來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狀的樹根,隨形就意雕琢成獨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品,並逐漸形成了根雕藝術,一直流傳至今。
現存最早的根雕作品,就剛才提到的戰國時期的“辟邪”和角形器。
先說馬山一號楚墓,它出土的戰國時代的根雕作品“辟邪”,還是很有代表性的。
作為鎮墓獸的這件根雕作品,虎頭龍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蟬等紋樣,富有動勢。
這顯示出兩千三百多年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根雕藝術品,已達到了自然形態和人工雕琢巧妙結合的水平。
再就是戰國角形器,它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根雕作品。
可能讓你大跌眼鏡,它居然和牛角形態一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當時發現的這兩件木雕,根本就是兩件不起眼的奇怪木製品。
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專家的注意,其中一件是桉樹根雕是辟邪木雕。
它體積雖然不大,但是雕刻工藝卻極為精美。
作為鎮墓獸的辟邪被雕刻得栩栩如生,一眼看上去,都有一種威風凜凜的感覺。
所以它不僅被稱為珍寶,在世界範圍內,也收穫了許多的讚歎。
還有一件文物也很奇怪,很難讓人將它與木頭聯絡到一起。
它下部內控外撇,呈喇叭狀,底部折直,也是用樹根製作。
這件木器就像盤口一樣,整體看起來就像犀牛角一樣,所以學術界給它起名為“角形器”。
它確實為木製品,也是根雕製品。
這件根雕文物使用的,還是較為名貴的香樟木。
這件作品的下徑達5.8厘米,高12.5厘米。
那麼古人為何在墓中放置一件,形態如此奇怪的東西呢?
幾十年來,關於角形器的研究也有很多。
關於它的用途也有很多種說法,一般來說有三種比較有依據的看法。
第一種說法是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它就是完全象徵著犀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