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菊花石,逐層深入,謹慎小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人們看到秀美的菊花石能帶來可觀收入,一時間菊花石原產地湧入大量採石人。
無序開採導致造假、浪費等行業亂象,敗壞菊花石美譽的同時還損害整個行業。
一方面壟斷菊花石原材料礦的老闆,無節制開採,並進行大批次、工藝水平低下的生產;
另一方面是大多數菊花石作坊原材料奇缺,很多藝人改行,傳承數百年的工藝後繼無人。
國家級傳承人到現在還有,他們跟菊花石打了一輩子交道。
而對於他們來說,自認為最得意的一件作品,就是帶出了的徒弟。
可是這些傳承人最年輕的徒弟,也是四十開外的人了。
沒想到,陳文哲在這裡意外看到了這種特殊的奇石手藝,可以說是一次意外收穫。
此時他才真正意識到,石雕可不是他原來想象的,就是用花崗岩、漢白玉等雕刻各種作品。
石材當中,還真有一些其他的寶貝。
除了菊花石,還有不少地方有著珍貴的石材。
當然,像是菊花石這種特殊的石材,還是少數,而更多的還是花崗岩,比如胡建惠安。
惠安雕藝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技藝巧奪天工,久負盛名,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素有“中華一絕”之美稱。
早在1600多年前的晉朝,惠安石雕作為永久性的藝術已被應用。
建國後,惠安石雕工藝精益求精、日臻完善。
建國初期神都十大建築物、著名僑領的集美鰲園等,都閃爍著惠安石雕的藝術光輝。
惠安石雕源於黃河流域的雕刻藝術融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於一體。
這種技藝汲晉唐遺風、宋元神韻、明清風範之精華。
形成精雕細刻、纖巧靈動的南派藝術風格。
與建築藝術交相輝映,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
惠安石雕分為圓雕、浮雕、沉雕、影雕等幾大類。
沉雕主要用於建築牆面的裝飾及碑塔、牌坊、摩崖石刻、匾額、宅居楹聯等。
以線的造型為主要特色,要求線條勁挺有力,柔順暢達。
代表作有,金陵雨花臺紀念館《日月同輝》的大型石雕。
浮雕指影象浮突於石料表面,用於大型紀念性建築物、高檔府第、民宅的石質裝飾。
代表作有民國初年,金陵中山陵的華表、光華亭的金魚池等。
惠安石雕的技藝,一傳入就有相當高的水平。
現存惠安境內最早的石雕作品,是唐末威武節度使王潮墓的石雕。
這些石雕有文官、武士、虎、馬、羊等園雕和蓮花浮雕。
宋代雕就,距今已有1100多年,其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宋代的陽洛橋遺存的石將軍、橋墩石塔的佛像雕刻、中亭的題詞沉雕,無論採石、石雕都說明其時的技術水平很高。
而陽洛橋修建的領導者蔡襄,其母親為惠安人盧氏。
陽洛橋則是距青山十五華里的一座,由石條疊成橋墩用海礪作固定物,長達3華里的跨海大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