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六章精美壯觀(第2/2頁)
章節報錯
鍾銘所見律名28個、階名66個,絕大多數都是前所未知的新材料。
這套編鐘的銘文,是一部重要的我國古代樂律理論專著。
但是,它不是唯一的,那位攤主十分貼心,也是在此時,他居然送上了手機,其上有一場演唱會?
陳文哲稍微檢視,就知道這是在神都舉行的一場使用編鐘做的一次大型表演。
而那套編鐘來自齊魯大地,那裡可是陳文哲的家鄉,他自然也聽說過。
只不過,他還真沒有親自聽過。
那是在齊魯大地上意外發現的一座大墓,裡面也出土了成套的編鐘。
就是利用那套編鐘,現代人恢復了編鐘的使用方法。
這麼一套編鐘,全套編鐘音域寬廣,音列充實,音色優美。
每件鐘均有呈三度音程的兩個樂音,可以分別擊發而互不干擾,亦可同時擊發構成悅耳的和聲。
這一點就證實了,我國古編鐘每鍾雙音的規律。
全套編鐘具有深沉渾厚的低音、圓潤淳樸的中音和清脆明快的高音。
其音域自c2至d7,中心音域內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宮轉調,演奏七聲音階的多種樂曲。
當然,這些不是陳文哲本來就清楚,而是聽介紹得之的。
人家讓他看這段影片,肯定是因為他們所有的一套編鐘,肯定不比齊魯出土的那套遜色。
這一點陳文哲當然很清楚,他甚至十分清楚這些編鐘是怎麼做出來的。
鍾及鍾架銅構件是銅、錫、鉛合金,合金比例因用途而異。
用揮鑄、分鑄、錫焊、銅焊、鑄鑲、錯金、磨礪製作而成,工藝精湛。
編鐘的裝配、佈局,從力學、美學、實際操作上,都顯得十分合理。
全套鐘的裝飾,有人、獸、龍、花和幾何形紋,採用了圓凋、浮凋、陰刻、彩繪等多種技法。
以赤、黑、黃色與青銅本色相映襯,顯得莊重肅穆,精美壯觀。
有6個丁字形彩繪木極,和2根彩繪撞鐘木棒與鍾同出。
據此並經實驗判定,這套鐘的使用共需5人。
3人雙手執小模,掌奏中、上層鍾;
2人各持撞鐘木棒,掌奏下層鍾。
當然,這些內容是他透過回朔發現的。
透過照片可以看到那些青銅器編鐘,而繼續深入回朔,就可以看到當年編鐘鑄造、演奏和陪葬的過程。
在我國古代,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
這套編鐘上還標有和樂律有關的銘文,就有2800多字。
這些銘文陳文哲雖然絕大部分都不認識,但是透過回朔,他還是知道,其上記錄了許多音樂術語。
最主要的是,這一套編鐘是最好的,最頂級的,要不然也不會被一位王侯陪葬。
透過回朔,陳文哲知道,編鐘音樂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所以又有歌鐘之稱。
編鐘雖作為一種較為古老的打擊樂器,但其音質、音準、音色等方面,絕不遜色於排鼓、大鼓,大鑼、小鑼、大鑔、小鑔、缽等民族打擊樂器。
也不遜色於定音鼓、馬林巴、鋁板琴、大軍鼓、小軍鼓等西洋打擊樂器。
更不遜色於架子鼓等爵士打擊樂器,如果不是使用起來有點麻煩,主要是這東西太貴,沒有幾個人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