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盠青銅方彝(第1/2頁)
章節報錯
要是價格能便宜點,工藝能簡單一些,編鐘肯定更加普及,而就算這樣,其地位也已在世界打擊樂界中根深蒂固。
看完這套編鐘,陳文哲的精神變得不在專注,主要是後面的青銅器,相比編鐘就差了點意思。
直到他看到了幾件盠青銅方彝,這東西就是宗彝?是方彝吧!我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而與此應運而生的盛酒器也種類繁多。
“方彝”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彝是我國古代盛酒器,盛行於商晚期至西周中期。
彝本是青銅禮器的通稱,宋人始稱這類器物為方彝。我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
這代表著我國5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商晚期至西周中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
1955年在西陝郿縣出土的盠青銅方彝,就是西周時期方彝的典型代表。
此器物的製作年代為西周昭王、穆王時期,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當然,出土過宗彝的古墓還有不少,但是,這種器型多見,並不意味著它不珍貴。
陳文哲看著一張照片,這張照片之內拍攝的宗彝,通高22.8厘米,口橫14.4厘米、口寬10.9厘米,腹深9.6厘米,重3.6千克。
盠,像是瓢的一種飲器,當然在這裡肯定不是一件器物,而是一種官職,是一個比古代司馬、司空還要高一級的官職。
眼前這件盠青銅方彝,其造型典雅莊重,紋飾繁縟縝密,層次清晰,極具藝術感染力,這肯定是西周青銅藝術品中的成功之作。
盠青銅方彝為盛酒器,整器由器身與器蓋兩部分組成。器身呈長方形,體腔中空,腹部兩側置有象鼻上卷狀耳,圈足較高,底緣外侈作階狀;器蓋作四阿式屋頂狀,中嵴中央處置四阿式屋頂狀鈕;器蓋中嵴、四坡角與器身四轉角均置扉稜。
器通體以雲雷紋為地,器身、器蓋中部飾渦紋,兩側對飾夔龍紋,其上飾窮曲紋,器圈足飾窮曲紋。
整器造型莊重典雅,裝飾華美。其整體造型反映看了當時的四面坡、重屋式的建築結構,使今人可一窺周王室宮殿的建築風采。
整器表面通體滿飾花紋,最為醒目的是,器蓋和器腹的中心位置,均裝飾由渦紋和雲紋組成的圓形漩渦紋。
此紋飾與同出一處的盠駒尊,主體紋飾如出一轍,令人不免猜測是否為一族徽標記。
器蓋圓形漩渦紋上方裝飾竊曲紋,兩側為夔紋。頸部飾一週竊曲紋帶,其下為兩凹形槽。
腹部紋飾與器蓋紋飾類似,也是圓形漩渦紋與夔紋的組合,並以雲雷紋填地。
圈足飾竊曲紋帶,與器腹也以兩凹槽相隔。這件宗彝,內壁鑄銘文10行108字,記述某年八月周王對做器者的一次
“冊命”。記載作器人
“盠”,是周王的同宗。周王命盠掌管司徒、司馬、司空和週六師、殷八師的軍政和屯田事務。
並賜盠衣物、玉佩和車馬飾等厚賞。盠因此作器以記其榮寵,頌揚天子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