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以刀代筆繪大千(第1/2頁)
章節報錯
民國時期的瓷器造型上品種單調,器型喪失了過去渾厚朴素的風格,顯得笨拙。
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受到了些國外工業產品的影響。
這時期瓷器造型,有陳設品和生活用品。
陳設品有瓷像,比如人像、佛像、飛禽走獸、三星人、大肚人、和合二仙等。
生活用品有盤、碗、杯、碟、膽瓶、缸、小瓶、皂盒、煙壺、扣盒、節盒等我們耳熟能詳的。
也有像水仙盤、水洗、帽筒、花盆、筆筒、水盂、筆架、茶壺、魚缸、粥罐、藥瓶、花瓶、將軍罐等觀賞瓷。
除了正常的生活用瓷,民國時期還出現了大量彷古怪器。
它的特點是數量多、範圍廣,不僅有彷制歷代名窯陶瓷,還有民國後期彷前期的瓷器。
常見的彷制古瓷器有,彷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
還有彷隋唐五代白瓷,彷宋元時期官、汝、鈞、哥、定五大名窯瓷器。
彷明、清和民國前期瓷器的,製作工藝相當粗糙。
如筆筒口沿處修胎不圓潤,摸上去有堅硬感。
瓶類器型線條輪廓沒有同治、光緒時分明。
瓶雙耳,由前朝雙獅耳簡化成為回形耳、花耳,耳的裝飾性愈來越差。
這時期出現了貼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貼花的,有的是貼花與水彩相間的瓷器。
也就是說,有一部分是貼花,有一部分是繪畫水彩,兩者融為一體。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清末和民國初期,瓷器上出現了“公司”款。
如出現了“西江瓷業公司”、“桐華公司”、“義成公司”、“劉榮盛號”、“唐益源號”、“陳和順號”等款識。
民國瓷器的發展,可謂是一路艱辛。
當時經濟萎靡,時局動盪,大大阻礙了制瓷業的發展。
但是在這個時期,我國陶瓷史上彷古瓷器的生產,卻成了高峰期,並且規模、產量和質量超過了民國以前任何一個朝代。
民國時期的彷古瓷種類主要是顏色釉、青花瓷、彩繪瓷器、刻瓷、洪憲瓷。
顏色釉瓷器是官窯時期,控制最為嚴格的品種,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品種。
而且燒造的難度很大,特別是康熙時期的缸豆紅釉,到了雍正時期已經失去了配方難以燒製出來。
而在民國時期的彷品,已經出現在市場了,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郎窯紅瓷器也是康熙時期的品種,到了晚清和民國時期,市面上出現的彷品已經真假難辨了。
還有各色青花,由於國門開放,各種原材料更加容易購買。
所以,民國時期的鈷料進口便宜,因此青花瓷遍地開花。
主要彷制的青花瓷,是明末清初的產品。
在造型、畫工、呈色上幾乎相近。
彩繪瓷器彷制的,也主要也是明末清初的作品。
但是,這些作品多數流傳到海外。
在造型、畫工上,這些作品倒是承繼了前朝的神韻。
粉彩和琺琅彩瓷也有大量的彷製品,畫匠都是官窯內的高手。
所以繪畫精細,生動靈巧,在鑑定時候要對比真品分辨年代。
就是因為有高手參與,所以民國的琺琅彩瓷,只要遇到了也不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