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在一個窯中,能燒成一致的成品,這是制瓷匠人始終研究的一個課題。

過去官瓷是禮器,是國家重器,屬於皇家專用,不能流傳民間。

如今,官瓷的主要發展方向,就是走向大眾化,走進老百姓的生活。

讓昔日皇家御用的官瓷以餐具、茶具的形式走進尋常百姓人家,而這一直是陳文哲的心願。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器具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的粗茶澹飯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

人們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後,都需要有了更多的精神要求。

宋代作為我國文化藝術的頂峰,也是美學造型的頂峰。

現代人崇尚宋文化,而北宋官瓷的造型簡約而不簡單。

特別是釉色,單純而不單調。

官瓷的造型之美、釉色之潤,是人們在文化追求、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現在一念堂陶瓷廠開發出來的官瓷茶具,一走進市場,就表現出非常高的認可度。

可以說,陳文哲的每一步,每一個動作,都可以給他的工廠帶來巨大的收穫。

像是茶具、餐具,就是市場的主力軍。

而其他的器型,就只能是用來收藏。

陳文哲這也算是以工藝培養手藝,他研究出工藝,簡單的用來賺錢,複雜的工藝品就用來收藏。

製作官窯,他當然不會做簡單的碗盤碟,也不會做茶具,他做的肯定是比較稀少的種類。

比如官窯菱花三足爐,此器圓形開口,折沿。

外沿呈多瓣花稜形展開,瓣與瓣之間萎角。

萎角所形成的瓜稜狀線條,一直從收束的頸部,延伸到折肩乃至爐腹,營造出頗為層次分明的立體視感。

腹下立三實足,起伏的表面彷彿呈現獸面形象。

通體施釉,釉色清雅寧澹,表面大小開片,不規則狀的裂紋構築出錯落有致的天然裝飾,帶來非人工所能達成的細膩美感。

這件三足爐器形典雅充滿古韻,胎體紮實堅緻,釉光溫潤隱青,又以紋片紋飾見長。

官窯歷來聲價奇巨,自有歷千年而不泯之風骨,堪稱曠世摯珍。

還有一件官窯貫耳瓶,口微侈,直頸,弧腹,下承高圈足,有兩口俗稱穿帶瓶。

環繞兩道凸起的弦紋作飾,兩側置一對貫耳,下接圓鼓腹,狀若垂膽。

這隻瓶子整體器形線條流暢自如,柔潤秀美,又不失貫耳瓶所特有的莊重肅穆,端正凜然之感。

通體施青釉,釉質濃郁細膩,均勻光潔,晶瑩滋潤,扣之則瓷音清亮,與全器的輪廓相輔相成,更顯柔和流暢。

釉面色澤純正,幽深靜謐,開片錯落有致地遍佈於瓶體全身,自然天成的紋路帶來別緻的美感。

最後是一件官窯蒜頭瓶,這一件作品可以稱之為俊雅秀逸。

其線條柔美起伏,盡見迤邐之姿。

所施釉色,勻淨瑩亮,靜穆古雅。

胎骨細薄堅緻,麗質怡人。

遠視之,宛若佳人玉立,風韻無限。

瓶子的肩部飾一道凸起弦紋,為修長的造型平添一份韻律之美,從此可見匠心獨運。